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職場人度過了有生以來長的一個春節,回顧一下,你是帶著什么樣的情緒度過了這段時光,有恐慌,有迷茫,有天天刷疫情,加劇恐懼,還是增加一個與自己相處的機會,做了很多平時都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
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更是讓疫情背后廣大網民的情緒宣泄得到,從以下文章的受歡迎程度便可見一斑:
患者患病的悲慘人生,醫護人員救助的感人事跡;對疫情引發的各種“社會不公”現象的吐槽和批判;對經濟和行業的消極影響。
人生總是充滿著各種偶然際遇,生活也不總是追隨你的計劃,人生沒有彩排,有的只是無盡的變數。
本來想要努力響應黨的號召,積極自我隔離,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但是疫情爆發期總有孕婦,可能高齡發生妊娠綜合癥,醫院非常時期為了減少病患,減輕醫務壓力,“積極往外推人”,親人的離世也不會因為疫情而推遲,這些事情同一時間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又該怎么辦?
但是我們仍然要感謝這些無數個 “偶然”構成了生命的體驗和不同,認清殘酷的現實,戰勝恐懼,脫胎換骨,獲得重生,讓你明白什么是真相,什么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長遠看未必不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這讓我更好地思考一個問題,在人生面臨挑戰和考驗的關鍵時刻,為什么“成長型思維”顯得更加重要?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不是在順境的時候把事情處理的如何,而是在逆境時知道如何正確面對現狀,坦然渡過難關,甚至轉危機為轉機。
相比較冰冷的數據統計,比起疫情病例管理和抗病藥物研究,同樣重要的是“情緒管理“和 “思維管理”。
什么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反面是固定型思維。
固定思維的人:規避挑戰,痛恨變化,關注限制因素,喜歡呆在舒適區,努力無用。
成長思維的人:迎接挑戰,擁抱變化,主動尋找機會,積極探索,終身學習。”
我覺得,“成長型思維”是決定一個職場人是否成熟的關鍵標志。
職場成熟的標志具體體現在哪里?“成長性思維” 和”成熟職場人”之間有什么關系?
專業高效
這件事情,如果委托給一個人,他總是能保質保量給你完成,體現他的靠譜和專業。靠譜由性格決定,但“專業” 不是那么容易,數字化時代技術的不斷升級,環境的不斷變化,意味著一個職場人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改造已有技能,以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固定思維的人很難持續不斷地做到真正的專業。
同樣工作十年,有些人是一個技能反復用了十年,有些人是每年學一樣新本事,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十年前的技能做的再熟練,也難稱為“專業”。
關系處理
DISC模型把職場人類型簡單分成四類,橫軸左邊是任務導向,右邊是人際關系導向,縱軸上邊是外向,下邊是內向,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偏向都可以歸類到四個象限中的一個中去。
關系處理除了上下級關系,同級關系,甲乙方關系,從另一個維度,是面對不同個性的職場人,與“做事的人”和“搞關系的人”,分別如何溝通,說什么話,話說到什么份上,與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人,你是否聽得進去批評,是否把別人的批評當成是珍視積極反饋的機會,和尋求改進的機會。各方面關系都能把握得好的人與其說是“高情商,會說話”不如說擁有“成長型思維”,因為誠懇,謙虛,愿意擁抱各種新奇思想,保持開放的心態,對于這樣的人,大家都是歡迎的。
懂得反思
沒有一個人是的,能體現領導力潛質的人是各方面平衡都好的人。
認知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一次又一次實踐修正自己處理事情,處理關系的方式方法,終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并將這個方法論應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是有效的成長之路。
這個過程是動態發展的,非線性的,失敗了不重要,有的人失敗了,累了,就放棄了,另外一些人失敗了,重新思考,調整方法,重新來過。
經驗不止一次地告訴我,當你快要放棄的那個瞬間,你再堅持一下,然后你發現真的只要比別人多堅持一步,你就成功了。
堅持不是盲目堅持,需要創造性地思考,不只需要在遇到挫折時不斷總結,在順風順水時也需要保持清醒,思考過去,當前,以及未來真正需要你聚焦的地方。
今天你怎么做,決定了明天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一個人。將目標轉化成結果,需要思考和行動的力量。
“思考”和“行動”是個人成長的孵化器。
“成長型思維”的人必將在疫情過后換來更大,更快的成長。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