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品類的節點其實是對規模的考量,人群規模、用戶流量的規模和銷售規模是不是到了可以去支撐擴品類上。“你有一定規模之后,才能有機會引起品牌商的重視,讓這個新的行業品牌商開始關注和重視你,這是一個時間節點。”
在張良倫看來,現在多平臺運營已經成為非常主流的運營方式,如果一個平臺能夠做到20%以上的交易占比,會是品牌商或者渠道商非常重要的平臺。“其實占20%時極有可能是它的第二大、第三大渠道,這個時候渠道價值就可以做出來。”但是張良倫也不否認擴充品類存在風險,“對品牌的稀釋一定會存在的。”
非標品的機會
貝貝網從創立至今,不管是母嬰品類還是非母嬰品類,都是以非標品為主。“母嬰品類中,奶粉紙尿褲占比目前不到20個點,我們一直在降低奶粉紙尿褲的占比,因為那個是相對不賺錢的品類,而且用戶忠誠度非常差。”張良倫認為,只有非標品才有機會,即使擴展到非母嬰品類,核心也是做非標品。
在貝貝網,品牌商和平臺合作,只需要提供貨品和發貨,如何把貨賣出去以及售賣之后的服務由貝貝網承擔。“我們終只收十幾個點的傭金而已,這種情況下一般非標品毛利都是50%以上,這時候銷售的確定性和風險是非??煽氐摹?rdquo;張良倫認為,在消費者端和供應鏈端都創造了一些差異化與傳統品牌專業化的價值,如提升供應鏈效率、商品周轉率和庫存風險,同時降低中間成本,這是貝貝網存在的意義。
不過,大量擴充品類尤其是非標品占比較高,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可避免產生消費選擇問題。“現在都講究快時尚,很難一個款式通吃天下,所以SKU很多。如何將發現機制做好,這是貝貝一直思考的命題。我們定位貝貝的解決方案是基于買手和大數據的推薦引擎。”
據介紹,貝貝網一方面運用200多人的買手團隊層層篩選,銷售有限的品牌和有限的商品,另外對用戶進行畫像和分層,做真正的千人千像的分析,目前已經可以做到消費者打開品牌專區,品牌的順序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推的品牌都不一樣。“只有大數據才有機會實現貨架充分的個性化運用,而個性化的貨架會讓效率非常高,因為每個人看到的剛好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張良倫表示,“從中國目前來看,在大數據上的人才儲備和專業水平是不夠的。很多時候大家只能去硅谷等地引進這些人才,貝貝也有這樣的計劃,我們希望去國外引進一些大數據人才豐富現在的團隊。”
北京商報記者 邵藍潔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