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國際發母嬰電商報告 貝貝網“媽媽經濟”主潮流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幾經迭代的母嬰電商迎來了新的風口。 2016年,有人成了行業翹楚,有人失敗出局,母嬰電商行業已開始洗牌,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近日,易觀發布《2016年中國母嬰電商年度綜合報告》,對母嬰電商行業進行了多維度的剖析,而“媽媽經濟”的勢好讓母嬰電商看到新的增長點。
“媽媽經濟“ 是價格戰之后的理性之棋 2014年母嬰電商誕生了一批新電商,并借助移動電商風口進入快車道。快速成長期的電商難免跟當年的京東、天貓一樣,采用燒錢、價格戰這樣的方式進行初期的用戶積累。但能支撐電商走到后的,絕不是毫無休止的價格戰,終要回歸到理性的競爭中。2015年母嬰電商融資有70多筆,而2016年只有貝貝網一家母嬰電商再次獲得融資。資本寒冬的到來也促使母嬰電商尋求健康理性的發展模式,進而實現產業升級。根據易觀此次報告,認為“媽媽經濟“將成為母嬰行業新一個階段的發展趨勢。 “媽媽經濟“延長母嬰電商生命周期回顧過去十余年,從紅孩子、樂友孕嬰童這樣的母嬰前輩初嘗電商滋味,到貝貝網、蜜芽、美囤媽媽等的破局而入,行業迭代激起一股股熱血浪潮。但母嬰電商生命周期僅為3年,如何延長這個周期也是這十多年都沒有定論的課題。“媽媽經濟“的出現恰好直擊這個痛點。
易觀報告顯示,2016年5月中國移動母嬰電商用戶中女性占比76.9%,她們掌握著家庭的主要消費主權:滿足孩子、家庭和女性自身的消費需求。當電商平臺能夠滿足女性為孩子購買的需求時,母嬰電商的周期是3年,但如果這家電商還能滿足女性自身的購買需求,以及家庭的購買需求,如女裝、化妝品、家居商品,生命周期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換句話說,服務好這些媽媽,基本就掌握了電商流量,將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消費習慣的升級,媽媽們對商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易觀認為,用戶購買渠道的決策取決于:產品的豐富性、價格的實惠以及體驗的良好。如何用低的成本高的效率優的服務給用戶好的產品和體驗才是廠商競爭的核心所在。因此,“媽媽經濟“中,企業不僅需要圍繞媽媽人群擴張品類,還需要商品質量、用戶體驗等多個方面更加專業。看貝貝網怎么玩“媽媽經濟” 國內母嬰電商中,以貝貝網為代表的母嬰電商選擇了發展“媽媽經濟”。目前,貝貝網已經從只有母嬰用品的母嬰垂直電商逐步擴張為一家涵蓋美妝、服飾、箱包、家居等多個品類的的電商平臺。
易觀認為,母嬰電商圍繞媽媽人群的需求,通過精選商品和精準推薦,抓住媽媽人群的消費心理和購買特征,通過移動互聯網有實現向媽媽人群精準購物入口升級的可能。這也與貝貝網創始人兼CEO的觀點不謀而合。張良倫表示,電商的本質是零售,在他看來,母嬰是“人群”而非“品類”,貝貝網要做服務好媽媽人群的移動電商入口。想做好“媽媽經濟“,得有好的用戶體驗。貝貝網以童裝、童鞋等非標品切入,差異化的商品滿足了媽媽們的需求,形成了強有力的護城河。與價格相比,媽媽更在意商品的質量,貝貝網則實現所有標品自營,在全球搭建10萬平米倉庫空間,從購物的個環節就開始保證正品和安全。同時,貝貝網還注重媽媽“母嬰”之外的需求,目前數據顯示,其非母嬰類品類銷售占比已達到35%,預計再過一年左右時間將達到50%。貝貝網的戰略差異化已經初見成效。在2016年的資本寒冬之下,貝貝網是一家拿到融資的母嬰電商公司。2016年5月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電商報告顯示,貝貝網月活躍用戶超1000萬,成為繼淘寶、京東、唯品會、蘑菇街之后為數不多的月活躍用戶的電商APP,超過同業第二至第五名用戶總和的三倍。不過,“媽媽經濟”的探索之路還在繼續,電商大格局也并未成定式。除了貝貝網之外,越來越多電商公司看到了“媽媽經濟”帶來的利潤空間,如拼多多,可見在“她經濟”中,媽媽人群已經顯得格外重要。而回到根本,這種“媽媽經濟”還是要回歸用戶價值和消費價值,告別燒錢和公關游戲。據了解,貝貝網2016年的目標是實現GMV100億,Q4實現營利,想必“媽媽經濟”走向將成為重要價值標準之一。
作者:頭條號 / 科技猿
鏈接:http://toutiao.com/a6317880121609388289/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