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頭發其實是健康的信號 媽媽們看懂了嗎?
不少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疑問:寶寶各方面都發育得很好,可為什么頭發卻又黃又少?
一到寶貝扎堆的地方,看著別人家的小寶寶烏黑濃密的頭發,再瞅瞅自家寶寶的小光頭,當媽的心里多少會有些不是滋味。頭發與寶寶的健康真的有關系嗎?
以下是5種不健康頭發,看看你家的寶貝中招了嗎?
1.頭發又稀又少
這是因為寶寶頭發的毛囊還沒有充分發育,隨著毛囊發育成熟,到了寶寶一兩歲的時候,頭發就會變得烏黑濃密了。另外,寶寶的發質和發量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如果父母頭發長得稀疏、發黃,孩子長出濃密頭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寶寶頭發濃密或稀疏,還與媽媽懷孕期間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取是否充足有關。
2.頭發黃或混有白色發絲
因為寶寶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從而影響了黑色素代謝。但家長不用過分擔心,隨著寶寶年齡增長,營養攝取越來越全面,黃色或白色頭發就會逐漸脫落,被黑發代替。寶寶開始吃輔食后,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鈣、鋅、鐵、硒、碘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核桃、紅棗、葡萄干等。
3.頭發一邊稀一邊密,兩邊不對稱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不同位置毛囊的發育成熟度不一樣造成的,也可能和寶寶喜歡側睡以及汗液分泌有關。隨著年齡增長,毛囊發育逐漸成熟,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4.枕禿
大多新生寶寶后腦勺的頭發都很稀疏,俗稱“枕禿”,但新手爸媽可不要盲目地把枕禿和缺鈣畫等號。由于新生兒還沒有學會坐,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平躺的狀態,再加上寶寶汗液分泌旺盛,汗液堵塞毛囊就可能影響頭發生長,從而出現枕禿的現象。當寶寶學會坐和站立后,后腦勺上的頭發就會逐漸長出來。如果寶寶枕禿的同時還伴有煩躁、多汗、夜啼,甚至肋骨外翻等癥狀,才是缺鈣的表現。家長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并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5.頭發豎著長
營養不良性貧血、脾胃虛弱、缺鈣、鋅等原因都會引起寶寶頭發豎立生長。媽媽可以加強營養,保證母乳質量,讓寶寶得到均衡營養,癥狀就會逐漸改善。
從中醫來說,有“疳積”的孩子頭發往往枯黃如穗,又稀又黃,這是脾胃虛弱而肝火偏旺的表現。除了頭發的問題,疳積的小孩還會有煩躁、愛哭鬧、睡不好、流口水、大便秘結、偏食等一系列癥狀。而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頭發長得不好可能與腎有關。
不過寶寶頭發長得不好不一定是疾病引起,平時護理不當也可導致頭發不健康。媽媽們應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養護寶寶的頭發。
寶寶頭發養護的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一:勤洗頭發
很多家長以為,少洗頭能減少感冒的發生。恰恰相反,家長應該勤給寶寶洗頭,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保持頭發潔凈的同時,頭皮還能得到良性刺激,從而促進頭發的生長。這是因為嬰兒時期(0-3歲)由于生長發育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頭脂分泌多。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頭皮還十分嬌嫩,因此洗頭時應選用純正、溫和、無刺激的嬰兒洗發精,安親安貝柔嫩洗發露潔凈舒敏,專業呵護寶寶幼嫩發絲。
黃金法則二:睡眠充足
寶寶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容易疲勞,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發生生理紊亂,從而導致食欲不佳、經常哭鬧及容易生病,間接地導致頭發生長不良。通常,剛剛出生的寶寶,每天要保證睡眠20小時;1—3個月時每天保證睡眠16—18個小時;4—6個月時每天保證15—16個小時睡眠;7—9個月時,每天保證睡眠14—15個小時;10個月以上每天保證睡眠10—13個小時。
黃金法則三:多曬太陽
適當的陽光照射和新鮮空氣,對寶寶頭發的生長非常有益,因為紫外線的照射不僅有利于殺菌,而且還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然而,不可讓寶寶的頭部暴露在較強的陽光下,陽光強烈的時候外出,一定要給寶寶的頭上戴一頂遮陽帽,避免頭皮曬傷。
黃金法則四:補充蛋白質
除了日常的護理,家長還應該對孩子的頭發健康有所留意,正確飲食也使您不再為孩子的“三千煩惱絲”而苦惱。專家提醒,幼兒日常飲食能適量補充蛋白質。由于頭發成分中97%是蛋白質,頭發的生長需要一定量的含硫氨基酸,而這種氨基酸人體并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物中的蛋白質來獲得。假如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少于50克,就會造成人體蛋白質的嚴重缺乏,勢必影響頭發的生長。安親安貝兒童成長蛋白質粉可充分補給寶寶日常所需的蛋白質含量,同時含有的微量元素鐵、鋅及維生素能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
以上你都看懂了嗎?頭發反映寶寶健康,尤其是頭發的色澤。所以在日常護理中需格外注意,天冷了一樣要關心寶寶的頭發。安親安貝讓媽媽放心,寶貝安心。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