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中國母嬰電商的發展史
母嬰電商從2000年至今已經歷了16個年頭,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①2000-2009年,母嬰B2C十年長跑蓄勢,終成風口②2010-2015年,母嬰電商井噴,巨頭搶食。而2016年,“洗牌”還是“整合”?讓我們拭目以待。
母嬰
“她經濟”時代,母嬰行業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各電商平臺重點進攻的領域。從2000年樂友上線B2C網購平臺,到如今BAT大佬高調進入,母嬰電商已經歷了16個年頭。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00-2009年的快速發展期和2010-2015年的黃金爆發期。
階段:2000-2009年,母嬰B2C十年長跑蓄勢,終成風口
關鍵詞:郵購目錄+網上商城、B2C
這十年,中國母嬰電商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成為各大電商巨頭爭相進入廝殺的過程。
2000年1月18日,家母嬰垂直電商——樂友孕嬰童網站上線,彼時正值互聯網大爆發期,可是由于母嬰行業獨有的質量與信任因素,在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幾乎為零的時代背景下,只得轉做線下傳統業務。
樂友為中國母嬰行業所做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1)為中國孕嬰童業引進ERP管理體系。
2)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孕嬰童零售模式。
3)創“連鎖店+網上商城+郵購目錄”營銷模式,其實就是后來成為風口的O2O。
2004年3月,紅孩子成立,采用樂友創立的“郵購目錄+網上商城”營銷模式,發展速度驚人的快,在其時期,紅孩子的銷售額甚至超過當當網與亞馬遜之和。但是,這家曾被視為行業標桿的企業在電子商務處于井噴期的幾年,業績卻經歷了零增長,猶如高速疾馳的列車被瞬間急剎。
有人稱紅孩子是家獲得風投投資的母嬰電商,其實樂友早在2000年成立之初就獲得了風險投資。
2000-2009年,是中國電子商務進入井噴的十年,零售電商領域出現了當當網、唯品會、蘇寧易購、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日后的行業巨頭。垂直母嬰電商領域也出現了不少玩家,如樂友孕嬰童(2000年商城上線,下同)、紅孩子(2004)、母嬰之家(2004)、親親寶貝(2004)、麥樂購(2006)、綠盒子(2006)、愛嬰島(2006)、媽媽100網(2007)、妙樂樂(2008)、速普母嬰(2009)等,但市場卻非常小,相對整個零售電商行業比較安靜。而就在這時,已經成長起來的綜合電商巨頭似乎開始準備進軍母嬰行業,風口期已經來臨。
第二階段:2010-2015年,母嬰電商井噴,巨頭搶食
2010-2012年
關鍵詞:巨頭搶食、倒閉潮、傳統母嬰品牌觸網
2011年5月,以品牌折扣特賣為主打的母嬰垂直電商平臺——辣媽匯上線,11月,蜜芽寶貝的前身“mia時尚母嬰用品”淘寶店營業。
2012年5月,寶貝格子成立,同樣以品牌折扣特賣為主打。9月,紅孩子被蘇寧以6600萬美元就收入麾下。
紅孩子經歷兩年的轉型陣痛,盡管彼時處于垂直母嬰電商行業,卻終究還是因得不到投資人支持等因素倒下,這次收購可謂是行業里具有標志性的大事件。
2012年是母嬰電商非常痛苦的一年,那時是各大綜合電商價格戰猛的時期。從2010年到2012年,亞馬遜、京東、淘寶、當當、蘇寧先后上線了母嬰頻道,并在接下來幾年占據著母嬰電商市場絕大部分份額。2012年爆發一股“龍寶寶”熱,帶動了母嬰用品的熱銷,母嬰電商市場出現一小波井噴現象,同時傳統線下母嬰品牌商紛紛涉足線上,入駐天貓、京東等大平臺。
2012年母嬰電商行業被徹底洗牌,眾多中小型母嬰電商平臺因拿不到大品牌經銷權或資金鏈不足被逼轉型或倒閉。
2013-2014
關鍵詞:母嬰電商O2O、母嬰品牌特賣
2013-2014年是中國O2O的真正爆發期,紅孩子和媽媽100網開始嘗試O2O模式,多年專營線下渠道的樂友孕嬰童此時也開始全面發力O2O,母嬰電商行業O2O之道正式開啟。
該階段母嬰電商O2O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起源線下,轉攻線上。代表企業樂友孕嬰童。這類母嬰O2O企業原本是線下母嬰用品連鎖銷售企業,擁有數量較多的線下實體店,在互聯網潮流下涉足O2O,并將線下實體店打造成為O2O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2.起源電商,反攻線下。這一模式包含兩類企業:一類是垂直電商,代表企業紅孩子;一類是綜合電商平臺,代表企業京東。
3.以線上社區交流起家,用戶積累到一定規模以后開始涉足電商。代表企業:寶寶樹、辣媽幫。
4.母嬰品牌商自己運作O2O。代表企業:媽媽100網。合生元于2007年成立媽媽100網,2013年試水O2O業務。
5.跨境O2O。代表企業洋碼頭、蜜淘。
母嬰電商O2O模式的出現,實現了線上支付、線下體驗,有效改善了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網購安全的不信任等問題。
2014年,被業內不少人士稱為是垂直母嬰電商大爆發的元年。同時隨著唯品會、聚美優品代表的特賣模式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母嬰品牌特賣開始崛起。
2月,蜜芽前身“蜜芽寶貝”網站上線,定位品牌特賣;4月,貝貝網成立,定位品牌特賣;5月,優品成立,定位品牌特賣;9月,辣媽商城成立,定位品牌特賣;10月,寶貝格子網站上線,定位品牌特賣。
2015
關鍵詞:跨境電商、去母嬰化、母嬰社區化、母嬰電商O2O、“二孩”、價格戰
先是年初,母嬰電商概念火爆,融資過后,各家瘋狂燒錢,價格戰愈演愈烈;接著進入資本寒冬期,模式不夠清晰的企業稍顯“疲態”,逐步被淘汰出局,如優品等。后是年末投資方等都意識到母嬰電商會重演團購、O2O的洗牌浪潮,只有少量的母嬰電商平臺能勝出。于是各家母嬰電商逐漸回歸理性,不再妄想用百米的速度去跑一場馬拉松。
跨境電商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使得消費者對國內母嬰產品失去了信任度;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消費人群對價格不再敏感,更加關心品質和安全,再加上政策利好的不斷推動,國內用戶對海外商品需求量大的是母嬰用品和化妝品,所以伴隨跨境購物消費熱,2015年母嬰電商市場徹底大爆發。
代表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母嬰垂直電商平臺,包括“保稅倉直郵模式”的貝貝網、蜜芽和“海外直郵模式”的寶貝格子等;另一類是綜合型電商平臺,包括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網易考拉、洋碼頭等。
去母嬰化
經歷了B2C、O2O、特賣、社區及跨境過程的母嬰市場,各大平臺產品趨于同質化,打起價格戰,整個市場已經處于搶食者廝殺的血紅遍野的狀態,再加上當貨品、物流、售后逐漸標準化后,各個平臺的差異性越來越小,從母嬰轉型全品類的趨勢明顯。
代表企業:蜜芽、貝貝網
“二孩”是母嬰電商市場2015年的另一大關鍵詞,“全面二孩”的政策使母嬰電商市場再一次進入瘋狂的廝殺狀態。母嬰電商已經不是紅海,而是一片“血海”。
此外,2015年各個母嬰電商平臺紛紛發力母嬰社區,代表企業:蜜芽。而原本為母嬰社區的平臺也紛紛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代表企業:媽媽網、寶寶樹。
母嬰電商O2O在2015年依舊火爆,京東、亞馬遜等巨頭紛紛開始布局線下母嬰產業,蜜芽也開設了家線下店。
值得注意的是,母嬰行業垂直電商已出現眾多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如貝貝網和蜜芽;更有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如寶貝格子。
2015年,母嬰電商市場再一次被洗牌,天貓、京東等巨頭以外的行業強者似乎已經浮出水面。從紅孩子到貝貝網,母嬰垂直領域正在經歷從賣貨到服務媽媽的轉變。
2016
關鍵詞:全產業鏈布局
2016一開年,蜜芽就連續公布兩大動作——與婦兒醫院美中宜和達成戰略合作、戰略投資親子娛樂悠游堂,布局母嬰生態鏈的上下游產業。
據易觀智庫研究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母嬰用品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2194億,而整個母嬰行業交易規模超2萬億,占比僅10%左右。母嬰電商市場潛力可謂十分巨大。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二孩政策落地的秀之年,母嬰產業鏈上的各路力量都緊盯著二孩經濟這一巨大的蛋糕,奶粉、紙尿褲、兒童服裝等嬰童產品生產商都卯足了勁,母嬰店及母嬰電商也在摩拳擦掌,躁動的還有資本方。
雖然長時間以來母嬰電商市場依舊是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巨頭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短時間內巨頭的行業地位難以撼動,但是行業格局依舊尚未形成,母嬰垂直電商越來越被資本看好。億歐網在此前文章《母嬰電商格局已定?爸爸們不同意》中闡述了2016或許會出現的另一種趨勢。相信2016的母嬰電商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但市場將回歸零售本質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是否能夠勝出或者保全,關鍵在于供應鏈和物流鏈的整合程度及平臺的運營和營銷是否合理,當然,客戶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洗牌”還是“整合”?讓我們拭目以待。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