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母嬰行業你能走多久?
民生雖是剛性市場,且幼兒食用品行業具備一定的品牌架構約束,可受代購、網購、電商、經濟、政策、消費意識等大環境影響,母嬰行業尤其是支柱型乳制品市場,業內正遭遇9年來大的競爭壓力或洗牌,雖然這一切在一線保留品牌商及消費者看來是件好事情;亂世之中出商機,在需求遞增的未來,二八定律將進一步維系市場需求的平衡,將會有大于50%的三四線幼兒配方奶粉退市,這一部分大致會讓出近10%的市場份額,而對于從業者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這10%的市場缺失如何彌補,而業內更大的問題是,這近八成的從業者將如何轉變,門店可以缺失一兩個品牌,甚至可以在外區尋一個品牌替代,而經銷商則不可能面對品牌重復經營的局面,大批的批發商倒戈不可避免,而轉型則會給其它嬰童行業帶去吞吐量極不平衡的競爭格局。有幸得以品牌優勢的商家則要遵循墨菲定律,堅守腳步,進一步維系市場的品牌原則,做好品牌的穩定增長。
未來市場實際面對的問題:
一、2016年,市場進入新一輪的爭奪,二三線品牌尤其乳制品,依舊會出現巨大的競爭壓力,市場淘汰將是除政策之外的普遍自然現象,業內乳制品品牌缺失體現的不是品牌數量本身,而是實際產生效益的品牌越來越少,愈來愈集中;
二、配注制的實施已經開啟,工廠雖然忙于對策,例如增加QS認證提高商標配方數量等,這其實都只是外界的猜測,國家有意識調控市場,這種漏洞是不會輕易讓企業去鉆的,再者,大范圍的品牌減少已經不僅僅是國家的政策風向,而是大勢所趨,減少品牌的濫竽充數,集中提高品牌的深度,是對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尊重,對商品可追溯性的提升;
三、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日趨成熟,消費品牌愈發理性,結合國外的大環境格局,中國未來的市場品牌主流數量,大約會低于10款,目前大約20款品牌的市占率為80%,這個份額內的品牌數量將會進一步降低。消費水平的提高,將會促使品牌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以800G為例,在未來,220-299元的價位將是消費者心理認可的主流區間,同時亦是全球各大品牌的定價范圍,二三線品牌尋求高價提升利潤為誘餌的商業做法,已經不復存在,品牌度的透明化,使得低線品牌性價極不平衡的局面愈發暴露,而低線品牌降低售價又會讓的利潤優勢缺失,無量的同時又無巨大的利益保障,商家則會放棄類似商品的銷售,所以,這盤局,基本大局已定,低位品牌的市場淘汰只是自然現象,而非政策問題,政策只是讓殘留不具備存在性的商品徹底退出;
四、品牌減少,無新貨補足,對商家而言面臨消費者的質疑問題,相信這一問題只是過渡性的,畢竟消失的品牌在品牌的知名度上普遍較弱,轉奶不是問題,可商家面臨的效益問題則愈發尖銳,勢必會給商家帶去至少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專營低線品牌的商家,品牌突然減少好多,將迅速進入虧損狀況,所以這一問題,商家終端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品牌的調整與大品牌的引進,將是緩解甚至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五、終端未來的商品架構,受信息化影響,大宗品牌迎合性消費將是調整的關鍵,受大多控貨貿易模式影響,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吸引大品牌進駐,將是重點,品牌缺失與消費集中度的提高,勢必導致品牌與商家數量失衡,而母嬰專項終端對乳制品的依賴性是極高的,所以大品牌的合作成為提升生存力的重點,同時搶駐商品亦是對其它未得到一線品牌的商家,客源分流的關鍵,對競爭終端的打擊是顯著的,相信所有終端商家對這一點目前是越來越清楚的,甚至是商家效益提升的重點,亦是當局該解決的問題。作為門店,商品是決定門店高度的基礎,品牌概念在商業化模式中起到的作用是遠遠大于同質化服務內容的。
六、配注制及銷售大環境對于代理商,亦是起到了絕大多數清洗作用,這部分被洗牌的商家大都近幾年銷售疲軟,對于品牌的消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反差,也不會因此而徹底放棄行業,商品轉型將是必然,國內數千品牌,基本屬于局部化銷售,并非代理商飽和化,所以大多代理商還是可以得到不曾在當地銷售的外來品牌,同時轉戰日化用品也是普遍現象,對尿不濕、洗護等用品行業帶去一定的壓力是難免的,服裝類因不受品牌約束影響,市場泛濫,固代理商的存在價值一直不高,影響不大。政策調整后剩余的品牌數量雖然驟減,但對市場整體產生的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市占份額并不高,且品牌大都較弱,顧客轉換不是很困難,但是對賴以雜牌生存的商家而言是致命的;
七、門店終端未來要以品牌的建設為調整方向,建設一個具有迎合性市場需求的商品規劃才是提升自己,分流競爭者的重中之重,提升自己,其實勢必在削弱競爭者,這對于商家本身而言是一個良性循環的根本方式。重點推廣優勢品牌,而不是重點將高毛利商品放在位,幻想去影響消費者的價值觀,這樣會導致消費者流失且缺乏認同;所以,選擇商品先以品牌品質需求為先,做到銷量與利潤率的平衡,發揮優勢品牌的大價值去提升更高的效益,利用優勢商品提升門店的自身形象價值,服務型消費才是主題,提供優質、顧客需要的商品才是終端迎合性銷售中大的服務;這一切才是門店的出路及未來,如果一味的通過門店的規模去改善市場,同時追求高毛低位的商品緩解規;瘞サ膲毫Γ敲催@一切就是一個誤區,長久是不現實的,終端只是與顧客群互動交易的窗口,提供民眾所需的商品才是商者之道,隨著民眾品牌消費意識逐步提高及成熟,一切幻想通過入店釣魚方式誘導消費者的一過式商業行徑早已被識破,那樣只會將客人拒之門外,得不償失,所以,選擇幾款知名度較高的奶粉品牌供客挑選,實事求是的良知推薦,門店的高度在于品牌的高度,而價格差異較小、商品同質化的幼兒乳品市場這一點愈發明顯。迎合消費,高品牌格局,才是眾商家做大做強的關鍵及市場走向。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受品牌透明化消費集中影響,未來二三線品牌的定價會符合自身的實際價值,必然出現價格及利潤回落,屆時代理商的利益與門店的執行力形成對立矛盾體系,品牌為求出路的同時,門店對配注制后的品牌需求增加,工廠上線會采取增強終端利潤,去除代理商環節的直營模式,信息化進步及物流業的發達,中介配送式代理商模式開始褪去。一線商品則采取大區域大數據代理一體化,執行O2O/B2C等相關模式,多渠道執行終端供給,對大區域實行高效的供貨分流機制執行操盤,而點對式區域單一中介式服務類代理商將向多渠道多元化貿易商轉變。至于日用品行業,受WTO國家進一步放開迎合消費者品牌意識進步的需求,及從業人數增加的影響,未來貼牌用品商的壓力增強;因價格差異在可接受范圍,選擇大品牌進口商品的趨勢較為明顯,低端貼牌產品類則品牌繁多,需求漸少,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同時國產紙品類屬于基礎價格及利率較低,生存力及營業額卻靠走量完成,相比產生較大退市風險;而紙品工廠的直營品牌,在利潤及價格上存在一定優勢,低端走量的同時,因不屬于敏感品類,形成品牌的速度較快,保障一定的生存力;而貼牌類受市場及工廠約束,未來的情景存很大風險。至于用品類,出量較少且基礎消費相對較低,消費者對其品牌品質意識形態相對較弱,工廠亦并不以幼兒商品作為主流,各價位商品的價位幾乎同質可接受,各區間的品牌及商家相對競爭力較弱,品牌本身的品質及利潤,有一定的商家執行空間。綜上所述,拋開運營方式,國產廠商自有品牌用品類則大致以性價比更高、品牌更突出贏得中低端市場份額,而高端用品類中,國際知名品牌將繼續壟斷市場。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