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如何回暖中國奶業
2015年對于中國奶業來說所經歷的一系列問題并不美妙,與14年同期相比大型牧場的盈利指標開始下降,,與此同時,12月中旬由于大型乳企限量收奶,而引發的倒奶風波更是在媒體圈持續的發酵并快速傳播,中國經營報、新浪財經等公眾媒體都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報道。,此次限收甚至波及到現代牧業、澳亞等大型牧場,至此,中國奶業寒冬已經從散戶、養殖小區,蔓延至中小牧場和規模化牧場。
筆者也通過QQ、微信等社交平臺側面了解到,在一些專業的奶業社交圈討論聲中,不乏養殖戶賣牛、散戶/小企業轉型的聲音出現。。
行業內許多有識之士秉承著積極的態度尋求著突破,2015年4月哈爾濱的國際奶業展暨乳業合作大會提出的“奶業人才培養”“倡導巴氏奶”“強調質量安全與監管”等觀點; 2015年11月天津,由中國乳業舉辦的以“奶業春天到底在哪里”為主題的沙龍,提出“明確復原乳標準”、”降低成本”、“引導公眾乳制品健康消費”等辦法,又比如12月末宋亮老師在強牧場聯盟微信分享時鼓勵大家”堅持! 堅持!再堅持!”。
2016年的開端,國內大型牧場匯集京城,討論“難、低、快”的新常態下的奶業發展態勢,按照2015年12月底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精神, 行業人士總結出了多項具有共性的工作方法,如:練好內功加強培訓,降低飼料、設備管理等運營成本;針對還原奶呼吁監管和采取措施;提高附加值如公牛育肥和發展多元化乳制品如奶酪等;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奶業發達國家成熟經驗。
這些工作方法如何實施,具體方案仍然需要大家不斷去完善和實踐。現在已經有許多行業人士正在積極試圖將這些方法細化和落地:比如近興起的微信群培訓,既有業內專家組織的,由企業服務行業自辦的,也有如上文提到的“強牧場聯盟”公益性的。當然,傳統專業培訓如DFI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除正常培訓外,也將在2016年4月國際奶業展同期展開,奉上具有實效的牧場培訓課程。
又如即將在哈爾濱舉行的國際乳業合作大會上開展的法國日、中新、中荷、中美、等中外交流以及倡導乳品消費信息的乳業嘉年華、以奶酪為主打的世界乳制品品鑒會等活動,30多個國家的乳品企業和牧場、加工供應商將赴哈爾濱,從方方面面制定實踐方案,共同回暖中國奶業。
無論奶業的冬天如何寒冷,總有無數行業人士為之奮斗,不僅期待奶業的春天,更以自己的努力共同創造奶業的春天!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