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遇上“猴寶”熱廣禾堂住院月子餐受青睞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全國又刮起了一股“二胎風”,加之羊年馬上過去了,即將迎來猴年,很多家庭已經為“猴寶”做各種準備了。尤其是二胎媽媽大都屬于高齡產婦,家里長輩們年紀也都比較大,二寶出生,一方面家人要照顧二寶,一方面又要做餐照顧月子,還要照顧大寶,不難想象,到時候肯定是亂成一團。
為了放心安全迎接“猴寶寶”降生,很多準媽咪已經提前預定了住院月子餐。畢竟產后住院餐吃什么,攸關產婦時間恢復,更關系到寶寶的奶和健康成長。婦產科營養師便建議,產后住院期間的飲食調養對坐月子非常重要。
住院月子餐吃什么?
產科醫生建議,產后1~2天內應進食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以后逐漸改為軟食或普通飲食。若是剖宮產待腸胃功能恢復后,應給予流質飲食一天,避免進食脹氣食物,如豆漿、牛奶、蔗糖等。
坐月子住院餐應該一些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每日三餐三點,含各式營養粥品、燉湯、點心。湯類是補充營養又易入口的,如排骨湯、肉片湯、素燉湯品等。針對剖腹產媽媽,每日有一碗秘制的蘿卜湯幫助排氣,同時每日2碗養苷湯,幫助更好地解除麻藥的毒性。而順產媽媽,每日2碗美妍茶幫助生津止渴,消脂減重。
住院月子餐產后時間外送到住院病房,讓媽媽產后恢復時間就可以吃上營養可口餐點。婆婆媽媽也省去廚房、醫院兩頭忙的困擾。讓產婦與家人能安安心心、全心全意的照顧寶寶。這也就是為何近年來住院月子餐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住院月子餐應該怎么吃?
廣禾堂月子專家表示,住院月子餐應以軟糯的粥品、營養的湯水為主,半流質的飲食可以讓尚未恢復腸胃功能的媽媽較易吸收。把握好住院期間這關鍵的三天,不僅健康加分還能改善體質,為日后坐月子進補、發奶做好準備。
住院月子餐堅持以精、雜、稀、軟為主要原則。“精”是指量不宜過多;“雜”是指食物品種營養多樣化;“稀”是指水分要多一些;“軟”是指食物燒煮方式應以細軟為主。產后7天之后,胃腸功能逐漸恢復,這時可進食魚、肉、蛋、雞等蛋白質食品,但不宜過飽。
另外,廣禾堂調理師也提醒不要急著吃過多油膩之物,如老母雞湯、豬蹄等。產后湯品也不要過咸,醬油、味精等含鹽的調味料,也不宜多用。
住院月子餐為坐好月子打基礎
把握好住院期間這關鍵的三天的飲食調養,對于產婦來說非常重要,尤其二胎媽媽,省心、省力,不僅能及時補充產后需要的營養,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產婦、二寶和大寶。更為關鍵的是,住院月子餐為產婦日后進補、發奶做好準備,還能為坐好月子打下基礎。
月子專家分析說,產后三天住院期間就是階段(產后第1周)活血化瘀、代謝排毒關鍵黃金期。
依據產后階段身體需求,吃得營養,產后恢復住院餐必須要有專業設計的食譜,才能吃出健康,為月子的初期打好基礎。
之后才逐漸進入第二階段(第2周):收縮內臟、子宮復位,第三階段(第3周):滋養泌乳、幫助發奶(進入催奶期),第四階段(第4周):恢復體力、補中益氣,鞏固體質,為之后的育兒生活打好身體基礎。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