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揭露傳統坐月子危害 提倡科學坐月子
央視CCTV 昨晚19日《焦點訪談》報導了上海一名產婦月子期間因為“捂月子”身亡的新聞,這一件轟動地方的新聞引起中央及媒體關注,其實是因每到炎熱盛夏,各地皆有紛傳月子里“捂死人”的事件,已非例。央視焦點訪談報導一出,引發各界關注,尤其專家們跳出來鄭重辟謠,月子里千萬不可誤信傳統老方法,讓喜事變喪事的悲劇發生。
記者了解到,這名產婦住上海奉賢區,家人相信產婦應該“捂月子”。產婦遵循家人意見,在不開空調房間內蓋著棉被。8月3日,產婦其實已在家出現中暑現象,情況危急。當天,產婦被送到奉賢區中心醫院,卻搶救無效死亡,留下出生才十天左右的孩子。
事實上,這已不是今年個月子里死人的案例。2015年2月春節,上海一名產婦因為在坐月子期間堅決不活動身體,導致肺動脈血栓死亡。
同樣在今年7月烏魯木齊一名產婦,因休克被送往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救治,被診斷為“熱射病”。2014年6月也有一名南京產婦,月子里每天穿著棉衣、蓋著棉被、吹著暖氣被捂出“熱射病”后來陷入深度昏迷,送醫處于植物人狀態。
月子碰上高溫天,這樣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竟然發生在當今中國社會新聞里,無怪乎央視CCTV要以此報導警惕觀眾,不要再誤信許多似是而非的網絡養生謠傳,避免更多類似悲劇再發生。
“捂月子”沒法散熱 產科專家:恐損害中樞神經
坐月子本是件歡喜之事,但月子誤區以訛傳訛終至害出人命,這也算中國人不得不破除的一道舊社會封建思想。產婦如果誤信月子里不能洗頭、洗澡又在夏天嚴嚴實實地捂著,反而招致嚴重急癥。
記者采訪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產科專家指出,產婦不能捂,因產后身體較虛弱、易出汗,如果室內太熱,反而會影響休息和情緒,還會影響胃口,對產后恢復不利。
同時,如果產婦體內余熱不能及時散發,就會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即中暑,表現為高熱、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
病房護士長張蘊表示,“如果擔心感染風寒,產婦可以穿長衣長褲和襪子,但一定要注意通風。她建議,每兩個小時要開窗通風換氣一起,這樣可以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一般來說,如果順產,根據產婦體力和恢復情況,三天或一周之后,就可以淋浴;如果剖腹產,10-14天或兩周后也可以洗澡。“現在市面上已有避免傷口感染的敷貼,根本不用擔心寒氣會進入體內。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產婦因體力不支而摔倒。”
如何正確坐月子 央視月子專家出面辟謠
其實,關于坐月子民間有很多說法,有些存在誤區,比如要捂、不能洗澡、不能吹風等。月子專家在央視CCTV專訪中大聲疾呼“老觀念”誤區會給產婦身體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及早破除!
為避免悲劇重演,記者采訪央視專訪的月子專家。月子專家說,新媽媽產后比較虛弱,月子里頻繁出汗,醫學上把這種出汗稱為:產后褥汗,除了出汗還要排惡露。大熱天,婆婆媽媽要求:“月子里忌沾水,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新媽媽們實在難熬。
月子專家指出,古代沒空調、沒浴霸、吹風機、供暖、電熱器。古代房子不是鋼筋水泥,窗子都是用紙糊的,產婦在準備洗澡的時候就已經感冒了,因為怕受涼,老祖宗才交代產婦月子不能洗頭洗澡,不要吹風、避免受寒。
但現在生活環境不一樣了,月子專家指出,電熱器、浴霸、空調、吹風機樣樣都有,坐月子只要維持一個原則——“保暖”,洗頭洗澡后把頭發吹干、頭皮吹干,全身擦干,穿好衣服再出浴室。
月子專家強調,熱捂有風險,產婦在室內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改善空氣質量;即使夏天空調適當溫度維持在27℃-28℃左右,不要貪涼過低或讓電扇或空調的風口對著自己直吹。
日前凱特王妃生完二胎后10小時就公開亮相吹風。權威專家也說,不建議中國產婦效法,產后體虛,免疫力較低,加上日夜溫差較大產婦應該著重保暖!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是直接吹到風,好穿上純棉透氣吸汗的長袖衣褲和襪子,產后多汗,汗濕馬上換衣褲,以免著涼。保暖工作應全身都要顧及!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