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產品創新 需找準粉絲“痛點”
日前,在2015上海嬰童展現場研討會上,上海洛可可設計集團創始人連振作題為“孕嬰童行業產品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主題演講,圍繞著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這兩大話題,對現代的產品研發及消費者思維、購買行為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在他看來,品牌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粉絲才有品牌。
體驗是區分服務優劣的終指標
“O2O將會是未來的商業模式,產品只是盈利的一個點,品牌還需要提供很多體驗,商業設計強調服務,免費的東西將越來越多,通過這樣的一些服務來維持客戶的粘性。”連振說道。
在連振看來,O2O=用戶體驗設計+服務設計創新。帶來體驗的就是產品,超越產品的只能是服務。商家在不斷追求體驗時,其實應該做的是設計完整的服務。
“一個服務所能提供給用戶的目標,是將企業的品牌認知通過功能層面、情感層面及自述層面推送給用戶。了解用戶需求,不再是量化數據分析,而是真正一對一與用戶對話,讓用戶的需求成為完成服務的核心成分。如今用戶對服務的體驗不再取決于完成需求,而更多的專注于感知上的滿足。”連振表示,體驗成為區分服務設計優劣的終指標。
連振表示,以前的商業模式是研究產品功能、計算毛利,功能、技術、品質是標配,而現在的產品設計應向情感、體驗、產生尖叫的方向升級。B2B2C的品牌模式,廠家沒有用戶和粉絲,不了解產品的缺點和賣點,這是非常值得關注并需要修正的問題,只有互動才能了解需求。
事實上,現在很多產品的用戶已經變了,80后成為意義上的消費主體,90后/95后占網民的比例大幅上升,這是真正的“互聯網原住民”。同時,因為產品種類多、市場變化快、研發成本高、技術迭代快、營銷會坑人、山寨緊隨其后等原因,品牌必須要懂用戶,例如產品賣給誰、如何快速盈利、如何長效運營、傳統企業戰略轉型、為誰服務、獨有技術如何應用等。
產品傳播可利用人性需求
連振認為,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過渡需要跨越的是用戶鴻溝,從產品的性價比、功能向大情感和技術含量轉變;而信息時代向智能互聯時代需要跨越的是體驗鴻溝,從大情感及技術含量向服務體驗為王及社交互動轉變,打造“神器”、“爆款”是其典型。企業如果沒有跨過這道鴻溝,那就只能留在那個時代,例如索尼、諾基亞。
“品牌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品牌喜歡取一些華麗的名稱,例如‘XXX豪’、‘XXX帝’等,而現在品牌可以叫‘錘子’、‘小米’、‘大姨媽’等,因為現在是粉絲的經濟,有粉絲就有品牌,品牌名叫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粉絲要買單,并且成為品牌的營銷者,例如,消費者購買了你的產品,還愿意在朋友圈曬單,主動進行宣傳,推薦產品的優點。”連振表示,營銷和產品分不開,品牌需要思考客戶群是誰,研究他們在不同場景有怎樣的需求,尋找他們的痛點、笑點、爽點、淚點、好奇點、悶點,然后把產品放進入。在互聯網時代,對于產品的傳播要利用人性。
在連振看來,互聯網思維+設計思維=爆款的力量。例如傳統手機在拍照功能上扮演的是傳統相機,而智能手機則成為自拍神器。而懂用戶、挖痛點、講故事、爆產品、輕制造、重服務、強體驗、自營銷、愛互動、圈粉絲這幾大方面的連接則是打造爆款的羅盤法則。
“這個時代是產品為王,無粉絲,不品牌,而現在的產品指的是設計全部的‘價值’,包括服務、包裝、炫耀、痛點等。”連振如是說。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