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服裝品牌紛紛發力童裝
在國際品牌NIKE、ADIDAS、BabyDior、D&Gbaby等進軍童裝市場后,近年來國內知名成衣服裝品牌也紛紛將觸角延伸到童裝市場。其中不乏國內如杉杉、森馬、美特斯邦威、報喜鳥、七匹狼、波司登、江南布衣、李寧、361°、安踏等。
在普遍認為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當下,眾多成衣品牌涉入童裝領域,究竟為哪般?
蛋糕仍大 發力童裝正當時
童裝近幾年來被公認為服裝界的后一塊利潤豐厚的“蛋糕”。童裝市場在服裝行業中一直占比較小,但在“嬰兒潮”、第三次生育高峰、以及“80后”逐漸生兒育女等客觀條件推動下,童裝市場正逐漸崛起。也許眾多成衣品牌正是看準童裝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于是紛紛啟動童裝品牌戰略。
童裝一定是中國未來5年以內比較熱的一個板塊。真正創造消費能力的一定是“70后”、“80后,因為他們已成為社會主流消費者,并且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度很高。
從國外品牌的發展軌跡來看,童裝市場的成熟也伴隨著大品牌進入童裝市場的步伐,這也已成為時尚圈的流行趨勢。知名品牌Burberry是早進入童裝市場的之一,Gucci、Dior等也有其延伸的兒童副線,而運動品牌Adidas、Nike等也很早就開始運作kids系列。ArmaniJunior童裝今年更是迎來了30周年大典。
除了童裝市場消費空間越來越大,童裝消費品牌認知度提高之外,休閑服市場進入飽和期也是讓眾多成衣服裝品牌進軍市場格局尚未確定的童裝市場的一大原因。李寧投資公司負責人南鵬表示,“自2010年李寧集團開始涉足童裝領域,李寧不僅為市場提供了諸多優質產品,也在童裝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事實上,這幾年,在成人運動領域發展平穩后,李寧一直重新審視戰力配置,從簡單的以運動項目分類來規劃市場———以生產者的產品為中心,進化到開始關注細分消費人群———以消費者為中心。進入童裝領域就是李寧的一個戰略方向。
成衣品牌延伸到童裝,是有一定優勢的。因為成衣品牌具有成熟的品牌運營思路和市場經驗,同時成熟的成衣品牌亦有著先進的經營模式和雄厚設計力量。這些參與者,足可以使國內童裝品牌發展變得更加理性成熟,同時也將促使國內童裝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升級。
童裝還待挖掘
寧波男裝一直是寧波產業經濟的一張名片。而近年來成衣服裝扎堆進軍童裝產業,也讓更多的人猜想這能否使童裝成為寧波男裝之后的一張新名片呢?
從目前童裝產業的格局來看,寧波童裝企業和眾多童裝企業同樣擁有很多機會。目前國內童裝市場上雖已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如巴拉巴拉、紅黃藍、派克蘭帝、娃哈哈等,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銷量前10名的品牌其市場總份額僅占很少一部分,所以較低的市場集中度也為眾多品牌提供了角逐的空間。
從童裝市場的現狀來看,目前還缺少真正的領頭品牌,在此環境下,眾多童裝品牌發展既面臨著良機,也面臨著挑戰。
自2000年至今,伴隨0~13歲兒童在中國總人口占比的不斷提升,以及老百姓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中國童裝市場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父母越來越舍得投資在孩子身上,“童裝”自然成了所有品牌不容忽視的市場。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較成熟穩定的成人裝市場,目前中國童裝市場并沒有一個真正領頭品牌。如目前國內獲得多獎項、終端數量多、銷售額高的巴拉巴拉童裝,其2011年收入20.53億,同比增長39.86%,截至2011年巴拉巴拉童裝共有門店3300家左右,但基數仍較小,品牌號召力也不很明顯。
未來幾年,市場逐漸變得成熟,市場集中度也會相應增加。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具有累積效應,隨著消費者支付能力的提升,對品牌的消費偏好會逐漸增加,這會使得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品牌認知度很高的服裝品牌獲益更多。
有人說童裝是個“低門檻”領域,但要煉成知名品牌需“大投入”的行業。“低門檻、低利潤”、“入門快、出門快”這是很多深入童裝行業的業內人士的看法,也是為什么童裝吸引了大量各式各樣有背景的企業進去,卻很難產生領軍品牌的原因。
“門檻低”的對立面就是“利潤低”。單價低、利潤低,使得童裝的平效也低,所以童裝一直都只能在商場頂層,也基本進不了主流商圈,因為支付不了高昂的租金、轉讓費,無法與成人裝搶占優質資源。品牌童裝渠道至今無法下沉到縣市,這也使得品牌童裝的渠道空間有限。來源:中國服裝網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