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國標缺失企業標示五花八門:有標玩具標準的
日前,在媒體曝出“年消費量上億的奶瓶至今無國標”的新聞之后,引得眾多奶爸奶媽一片嘩然,“我在購買奶瓶的時候,廠家的售后服務人員明確表示其產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產品,如果真如報道中所說,沒有國家標準的奶瓶行業,其產品是不是真的合格?”購買了某品牌奶瓶的李媽媽忐忑不安。為解開李媽媽的疑惑,筆者近日走訪調查了國內奶瓶市場,以求解釋。
“合格”的奶瓶源自五花八門的生產標準
在北京市某超市中選購奶瓶的王先生夫婦,面對大小、口徑、材質、款式多樣的奶瓶,讓他們有些無從下手。王先生無奈地表示:“大大小小的奶瓶有幾十種,價格從幾元、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這些奶瓶執行的衛生標準也是五花八門——有歐盟標準,有奶瓶材料的國家衛生標準,有是《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范》,有企業標準,有的只寫了地址和電話。買個奶瓶真是讓我一個頭兩個大。”
在王先生的指引下,筆者對超市貨架上某進口品牌的奶瓶仔細研究起來:在品名、成份、特點、清洗和消毒、注意、產地等一系列產品介紹的下邊,筆者終于找到了產品質量檢驗這一項介紹,然而令筆者失望的是該產品并未標注其依據的是什么標準,只是單純地注明了“合格”。隨后筆者電話咨詢了該品牌的客服人員,客服人員明確地表示:“該品牌生產的奶瓶依據的是歐盟標準,其產品質量優良,是值得消費者信賴的產品。”然而當筆者咨詢其具體性能指標時,客服人員不置可否。
和上述進口品牌企業客服的介紹相比,某國產奶瓶品牌的客服人員對其產品依據標準的回答更加“含混不清”:“我們的產品能夠上市銷售肯定是經過國家檢驗合格的,指標也是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至于其產品到底依據的是國家哪一標準,其客服人員并不十分明確,但其十分肯定地告訴筆者:“其產品質量沒有問題。”
和上述兩大品牌奶瓶企業客服人員對其標準的含糊表述不同,在某電商的進口品牌奶瓶銷售平臺上,有消費者對日本某品牌在國內生產的奶瓶產品執行標準提出疑問時,該平臺客服人員明確表示這一品牌奶瓶的瓶身是在泰國生產的,執行的是泰國的標準,瓶蓋等是中國生產的,執行的是中國標準。
事實上,盡管我國3歲以內的幼兒約5000萬,按每人每年平均使用2個以上奶瓶估算,我國奶瓶產品年消費量就上億個,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規范奶瓶生產的國家標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奶瓶奶嘴企業有200多家,但只有極少數骨干企業制定了企業標準,大部分企業都沒有標注產品的執行標準。“由于奶瓶市場處在無標生產、監管缺失的狀態,因而形成了奶瓶行業產品銷售量大、產品品牌多、銷售渠道分散、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等行業特點。”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常務副會長梁梅介紹說。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奶瓶都披上了“合格”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進入銷售市場,到了孩子們的舌尖上。
號稱“合格”的奶瓶是否真的質量“合格”
有記者在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走訪市場中發現,這些在客服代表中肯定地“合格”產品,在使用中其質量未必真的“合格”。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些奶瓶的刻度丈量根本不準。據一位劉媽媽介紹,其在量了200毫升的水倒進孩子喝水用的奶瓶時顯示的是200毫升,但倒進孩子喝奶用的奶瓶時,刻度顯示只有185毫升。
據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劉燕玲介紹,奶瓶容積刻度偏差過大或不清晰,長期奶粉配比錯誤,可能導致嬰兒出現不適癥狀。事實上,早在2011年就有媒體曝出重慶某女嬰因長期喝奶瓶刻度不準兌出的高濃度奶而變瘦掉頭發的新聞。
然而奶瓶的產品質量問題還不僅僅限于刻度不準這一方面,據報道有媽媽在母嬰貼里寫到:“寶貝要吃奶,老公就去沖,倒了開水和奶粉,擰緊奶瓶后晃一晃,可怕的一幕發生了,只聽老公一聲驚叫,奶瓶爆炸了!滿地的奶和玻璃碎片,手指也在流血”。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消費者對于奶瓶產品的安全性能、標準及選購常識知之甚少,導致在奶瓶的購買與使用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比如,如果奶嘴的抗撕拉強度不合格,就容易斷裂形成小零件造成兒童窒息;要是組裝好的奶瓶密封性能差,便容易漏水燙傷孩子;若奶瓶耐沸水、耐熱沖擊性能以及跌落強度不達標,可能會破裂、變形,扎傷孩子;如果奶瓶材料中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就將破壞寶寶的心臟、肝臟、腎臟以及皮膚、胃腸道、呼吸和神經等系統,并且由于化學危害潛伏期長,后果也更嚴重。
《幼兒奶瓶安全要求》制定實施部分指標超歐盟標準
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奶瓶奶嘴標注執行標準方面存在問題較多。有的產品只標注了執行國外標準,有的產品只標注了執行國家材料和衛生標準,有的產品標注了錯誤的執行標準,大部分產品未標注執行的產品標準,導致產品檢驗不合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家、行業、地方和大部分企業沒有奶瓶奶嘴產品標準。
對于多年來我國奶瓶行業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之一狀況,梁梅分析說:“國標制訂原來是有相應的國標委。國標委的體系主要是按一個行業一個行業來分的,而嬰童用品以前就沒有專門的作為一個行業。比如說奶瓶,可能就是跟食用的容器算一個。所以導致以前嬰童用品的標準是缺失的。”
為了規范奶瓶市場發展,解決產品安全標準空白現狀,以及單個企業標準不全面和影響力有限的問題,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聯合海內外奶瓶骨干企業和市場占有率高的主流品牌,成立“幼兒奶瓶聯盟標準委員會”,編制發布了《幼兒奶瓶安全要求》企業聯盟標準。據介紹,“聯盟標準編制起點較高,采用了現有的國家衛生標準以及相關產品及材料的國家標準,產品安全指標主要參考了歐盟標準,其中部分指標高于歐盟標準。標準同時考慮了美國、日本和臺灣等地區的標準以及現有企業標準相關要求。”
梁梅坦言,標注執行企業聯盟標準,市場抽查均以此標準檢測,更多是靠行業自律。梁梅表示新標準不強制執行,企業但一旦標注使用此標準,則必須滿足標準指標要求,政府或企業的抽檢也會據此進行。據介紹,《幼兒奶瓶安全要求》制定覆蓋國內外10多家骨干企業,其奶瓶產品涵蓋的市場份額約為百分之六七十,這些企業的貫徹實施將保障市場上絕大多數奶瓶產品的質量安全。(中新網生活頻道)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