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熱點看中國童裝市場
“六一”兒童節前后是童裝銷售的黃金季節,無論是高端童裝,還是中端童裝都在兒童節期間發揮自身優勢吸引自己的目標群體,鉚足了勁兒,試圖分得市場一杯羹。但是商家在努力的占有市場份額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難題,讓我們來看看近年來中國童裝市場的發展狀況。
一、童裝市場大熱 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國童裝消費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童裝成了服裝業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據報道,森馬、李寧、ZARA、H&M等時尚品牌把兒童市場看做新的利潤增長點,紛紛大動作地發力兒童市場。而奢侈品Gucci、Dior、Fendi、Burberry等也開始重點開拓中國的兒童市場。各大品牌搶食童裝市場,必定會使童裝市場大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2015童裝產業報告》顯示,童裝產業產值年增長率可達25%至30%,預計到2015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400億元。
一位業界人士透露,童裝行業平均毛利率超過50%,一些授權經營的國際童裝品牌的毛利率甚至更加豐厚,“發展潛力大、利潤高”成為童裝市場的標簽。
二、童裝網購也瘋狂 實體店遭沖擊
如今,許多80、90后都為人父母,時尚新潮的他們已經把網購作為生活的一種方式。筆者瀏覽了網上各大兒童服裝售賣信息,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平臺活動內容大同小異,各大品牌服裝店鋪紛紛扎堆網站醒目位置,2折、3折信息更是奪人眼球,品牌戰、價格戰硝煙彌漫,消費者眼花繚亂。
面對網購熱潮的沖擊,線下實體店競爭更加激烈,尤其是中低端服裝市場的沖擊非常明顯,實體店已經“淪落”為網店的商品配送中心和售后服務中心。調查發現,有51.61%的人群看重商品價格,實體店由于成本高,實體店通過價格競爭就是在以卵擊石。
三、童裝市場看上去美 做起來難
童裝涵蓋了0~16歲年齡段人群的全部著裝,按年齡段可以細分出嬰兒裝、幼兒裝、小童裝、中童裝、大童裝、少年裝等,我國擁有巨大的童裝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我國16歲以下的兒童約3億多(城市近1億,農村2億),每年還有1000多萬新生兒出生;2000年我國童裝消費量已經達到9億件左右,且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以每件60元計,消費總值就達500多億元。
童裝市場雖然進入的門檻低,其規模發展的門檻卻非常高。現在市場上的不少童裝質量不合格,國家對這方面越來越重視。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除了要與同類的小投資人競爭之外,還要面對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的競爭。因此,中小服裝企業要面對技術、資金、品牌等各方面的競爭壓力。
四、流行元素盛行 童裝逐漸成人化
隨著近幾年“80后”乃至“90后”家長逐漸成為童裝商品的購買主力,這些父母的消費意識明顯增強,給孩子購買的商品也更要求時尚和前衛。
筆者從天貓發現,成人服飾里流行的款式在童裝童鞋里也賣得特別好,韓版卡通T恤和連衣裙在各個服裝款式中的銷量排列前茅,成交記錄都破千,從京東和亞馬遜也有類似的現象。
其實,童裝成人化現象主要是追求時尚的大人,盲目將自己的審美模式、審美眼光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商家為迎合家長的消費需求,也會有意識地設計生產這類童裝,致使童裝市場充斥眾多的流行元素。
廣東嬰姿坊嬰童用品實業有限公司位于廣東佛山——全國著名的童裝生產基地。由羅志忠先生創立于1992年。公司 現企業凝聚數千高素質員工和管理精英,聯動數萬行業盟友共創偉業,擁有3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廠房。全國一千多家的連鎖加盟專賣店及專營店,見證著嬰姿坊這顆熠熠新星的崛起。公司致力于為0—6歲寶寶提供健康成長的個性化產品及貼心服務,在業內屢獲殊榮,企業與產品先后榮獲“中國優質產品”、“中國著名品牌”、“歐洲信息中心注冊供應商”等榮譽,已經成為嬰童行業自主品牌的耀眼之星。
嬰姿坊產品優勢:品牌知名度大,美譽度高,深得廣大消費者和小朋友的喜愛價格適中,走大眾化品牌線路款式多樣、新穎時尚、清新可愛,凸顯浪漫的法蘭西風格全部采用環保無毒的精梳棉為主要原料,舒適透氣。
色彩運用大膽靈活,充分體現寶寶成長過程中對顏色的好奇與認知,各種字母文字的運用,給牙牙學語的寶寶帶來初的知識;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圖案的應用,是對寶寶天真活潑本性的充分體現;
精選各種輔料,如拉鏈、紐扣、絲帶、花邊、印染等功能性和裝飾性的應用,讓每件衣服獨具品牌魅力和文化內涵。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