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 童裝企業“互聯抱團”的新機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佛山人,為港澳童裝品牌代工生產,開啟了“佛山童裝”的發展旅程。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佛山童裝成為中國童裝的旗幟,形成了2000多個不同層次品牌、6000多家童裝企業、8000家童裝配套性企業、上下游及配套企業的從業人員高達60多萬人,年產童裝4億多件。早在2004年就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000902,股吧)設計師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聯合授予“中國童裝名鎮”榮譽稱號。
然而,一直以來佛山童裝做大做強的意識不足,整片產業叢林市場定位也類似,企業之間多競爭少競合,內在的聯動力不足,導致“星星多、月亮少”。
十八屆三中全會次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即是未來的改革將更加向市場放權,從而更好地激發經濟活力。“以前我們埋怨政府不扶持,其實是我們不夠爭氣!如果我們做好了,政府合理地扶持下肯定是節節高升。所以,更重要是多自省,挖掘產業內在活力。”一童裝人如是說。
一場由九家企業發動起來的企業品牌訂貨會從去年底開始籌劃,終引發了百家企業加盟。4個月間,先后到全國30多個城市實施聯展路演,后在佛山聯展,吸引了一大批精準的國內外采購商、連鎖買家與電商買家。
以前,童裝企業之間來往少,特別忌諱同行上門看版。而今,大家有了新看法:與其內部爭得你死我活,還不如形成區域緊密聯盟,重新建設佛山童裝產業生態,從競爭走向競合。
在聯展的基礎之上,新的產業生態正在逐步建立,童裝企業相互打開大門,鼓勵看版、設計師交流,研究如何整合資源,搭建公共平臺。
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制造產業是一場巨大的顛覆。產品生產、渠道開拓的模式,正在發生著巨變。借著新經濟,深入產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已開始預謀。整個產業叢林,樹種不再單一是一批一批生產型的企業。
在佛山這個童裝王國,一種內生的“互聯”內動力正在迸發。童裝產業中,已出現一批專注于電子商務的企業,一些專注于提供公共專業設計人才的平臺,也分化出專注于生產升級的企業,也有一些專注品牌經營的企業,通過產業內部的整合兼并做大做強。一些童裝品牌目前實現將生產訂單大外包,比如說佛山品牌卡爾菲特,四分之一的生產企業主導,其它的外包。
“互聯抱團”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整合的力量,或許會令得這個中國童裝席產業集群演繹更多動人的產業故事。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