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討會落幕 專家:國內缺少母嬰營養標準
生命初1000天的母嬰營養影響著人一生的健康,但我國目前卻沒有一個符合國人特點的孕嬰童營養標準,如孕期應該增重多少,孩子2歲前的生長曲線如何等。3月16日,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在內的多名相關人士就此在京舉行了研討會。
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指出,兒童腦發育有明確時間表,因此,營養干預也有比較明顯的時效性,越早效果越好。生命初期1000天的營養保證至關重要,若在此期間,孩子缺鐵、缺碘,就會造成生長發育遲緩,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
目前,我國臨床使用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曲線圖或為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標準,或源于2009年衛生部發布的9省市調查結果,但兩者都有缺陷。前者以母乳喂養、母子健康為前提,數據較為科學,卻可能有人種差異;后者無人種差異,卻未區分是否為母乳喂養,因而也不完善。
制定標準步是建立孕嬰童營養數據庫。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大學醫院副院長丁潔,原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洪天慧等6位政協委員就聯名遞交提案,呼吁建立完善中國母嬰營養監測及干預體系。因為我們的孩子,亟待一個更科學的成長標準,為健康保駕護航。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