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業蛋糕誘人 PE感嘆不易做
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不僅鼓舞著一些渴望再次生育的父母,還鼓舞著眾多嬰童企業和投資機構。
“單獨二胎政策的放開將直接帶動母嬰消費產品的需求增長,催生相關消費品和幼兒產品的投資機會。”云月投資合伙人李一表示。
司發布研究報告稱,二胎政策放寬,短期內將拉動母嬰及育兒相關領域的消費。
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0至14歲的兒童為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6%。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孕嬰童產業將呈現井噴之勢,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使得資本青睞孕嬰童產品企業。投中集團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國孕嬰童產業共有38筆VC/PE融資案例,涉及24家企業,累計披露融資規模達33.12億元。只是蛋糕雖大,并非意味著所有參與者都能分得一塊,行業的風險不容小覷。
不容錯過的盛宴
《2013CBME孕嬰童產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孕嬰童企業普遍看好產業未來發展,68%的企業預期增長超過20%,近30%的企業預期增長甚至超過50%。
日前,廣東愛嬰島兒童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渣打直接投資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渣打將利用其全方位金融平臺為愛嬰島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以支持愛嬰島的業務擴張。
而在此之前,童裝企業博士蛙、電商平臺綠盒子在2009年、2010年獲得注資。2012年,云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擁有“英氏”品牌的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控股權,該項收購及后續總投資約為1億美元。嬰兒服飾品牌“英氏”定位于0至4歲的中高端嬰童用品市場,提供包括嬰兒服裝、服飾、床上用品、浴洗護膚品、家居品及孕產婦用品等產品,公司已經在全國150多個城市設立銷售網點。而蘇寧以6600萬美元并購紅孩子,國美旗下電商網站庫巴網與樂友孕嬰童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資本熱衷于嬰童市場,信心源于目前該領域市場份額極度分散。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嬰童裝市場中外品牌大致對半,其中僅有不足三成的國內廠商擁有自有品牌,并扎堆在城市,余下的七成廠家并無品牌,分布在廣闊的農村市場。目前A股嬰童概念股的范圍只有18家。“行業中有規模的企業僅占1%,這個領域還沒有寡頭。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企業定位、經營策略得當,再加之有資金支持,就有可能成為行業巨頭。”一位投資經理說。
李一表示,由于云月投資對于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是股權收購。在收購完成后,云月投資向該公司委派了高級管理人員,借助自身的渠道優勢,提升英氏的品牌管理和經營水平。“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英氏網點從600多家增長到1200多家,甚至在拉薩也有英氏的網點。”
誘惑背后的陷阱
蛋糕雖大,并不意味著身處其中就能獲得豐厚收益。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不少城市發現,嬰童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城市里幾乎每個中等規模的小區里都會有各類嬰童用品商店,若想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已有不少企業顯露疲態,如曾經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紅孩子;還有因業績大幅下滑被收購,在香港主板上市后又傳出造假丑聞的博士蛙等。娃哈哈集團從2002年就切入童裝市場,但至今也沒有在市場上產生過多反響。今年,貝因美北京生活館的關閉更是給很多經營者和投資者敲響警鐘。
一家股權投資機構在對某嬰童服裝企業進行盡職調查時,發動后臺行政人員也參與到店面暗訪活動中,防止企業業績造假。投后如何管理也對投資機構提出挑戰。“國內嬰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形市場:兩頭的生產制造端和市場需求端規模都很大,但是中間零售渠道相對弱小。”博士蛙集團董事局主席鐘政用表示,在中國這個渠道為王的市場,誰能掌控銷售渠道,誰才能掌控市場。
“中國孕嬰童市場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獨大。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各占半壁江山。雖說婦女和兒童的錢容易賺,但其實也是難賺的。這兩類群體對品質和品牌為挑剔,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品牌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混亂的市場中走得穩、走得久。”上海炫動傳播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陸琰說。
李一的觀點也與其接近,她表示,嬰童市場雖大,并不能意味著參與者能夠拿到相應份額,關鍵還在于提供優良產品、鋪渠道、做市場和管理庫存。“需要通過真正的口碑傳播來吸引顧客購買產品。”李一說。
“缺乏品牌競爭力、渠道建設不力、主業不突出等因素都會影響嬰童企業的壯大。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投資風險。”前述投資經理建議,在中國的嬰童行業,大企業應該嚴格樹立行業信譽、安全和責任,把業務細分,嚴守自己的強項,之后以市場需求為前提整合與擴張,并能夠在良性運營的基礎上教育市場、反饋社會;小公司,則更要珍惜現有的渠道和客戶,把業務做穩固,先獲得可靠而穩定的經濟利益,再從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發展業務。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