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嬰童行業 購物中心式體驗成發展趨勢
在整個零售業仍舊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嬰童行業已經成為了諸多企業眼中的“藍海”。而近期,親子節目及新出臺的二胎政策,也使得與之有直接相關的孕童行業成為了焦點。
孩子王董事總經理徐偉表示,二胎政策為孕嬰童零售行業帶來的是重大利好。“以南京為例,南京700萬人口,每年大約有6萬多嬰兒出生,假設有10萬個符合條件的家庭愿意生二胎,那么每年新增1萬名嬰兒,這將為南京母嬰市場帶來5億元的新增市場份額。
不過,嬰童行業也在面臨一些尷尬。此前,曾作為貝因美全產業鏈一員而風光無限的杭州貝因美位于北京的嬰童生活館已有關店裁員。
而已經上市的幾家致力嬰童用品的公司銷售業績并不亮麗。香港博士蛙本月亦有發布公告表示,由于整體經濟環境不佳,重新整合店鋪及業務和集團管理費用及經營成本持續高企,使得公司上半年收入將出現同比大幅下降。另一家同樣上市的好孩子,此前公布的中期業績凈利潤亦是有下滑3.47%。
有零售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單一的小店經營模式將會漸漸退出孕童市場,取而代之的將是服務更為專業、商品種類更加齊全、業態布局更為完善的購物中心體驗模式。
根據《2012~2016年中國母嬰用品行業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來看,從行業上看,在全國范圍內專業性生產孕嬰用品的廠家,真正較有規模的不足30家,且大多數集中在沿海地區,市場上銷售的孕嬰用品以香港,臺灣的品牌為主,價格都比較高,真正意義上的大陸品牌很少。有規模、上檔次,形成開發、生產、銷售一條龍的企業更少。
近日,孩子王兒童用品(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又添一子,一向謹慎的拓展理念,使得目前孩子王全國仍舊只有35家門店。但同博士蛙、好孩子等品牌所開設的門店不同的是,孩子王的門店體量均較大。據悉,他們的定位是“嬰童用品的購物中心”。
在O2O模式熱潮的大背景下,單純銷售商品似乎已不再具備過多競爭力。孩子王方面告訴記者,其是在利用互聯網思維經營實體店,而網絡消費目前占比雖然比較大,但是同實體大的區別則是在于互動和體驗。他們表示,提供體驗,讓消費者找到自己要的“圈子”,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
據悉,今年底,孩子王計劃要在全國開設門店達到50家,2015年則是計劃達到100家。
“孩子王是自營加聯營的模式,線上才剛剛起步,有自己的網站,未來都會做,但是重點仍舊在孩子的體驗和互動。”孩子王上海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嬰童用品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孩子王方面也向記者透露,其輪融資已于去年初確定,所融資金5500萬美金(3.5億元)則是用在了擴店以及服務會員上。而第二輪融資已經進行中,其暫計劃于2017年上市。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