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OEM與ODM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指由采購方提供設備和技術,由制造方提供人力和場地,采購方負責銷售,制造方負責生產的一種現代流行的生產方式。但是,目前大多采用由采購方提供品牌和授權,由制造方生產貼有該品牌產品的方式。
在全球經濟擴張形成的強勁需求的環境下,從80年代中起,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和規模生產優勢逐步得到體現。近20年來,加工貿易如火如荼,在對外貿易中的份額始終占據50%以上,成為貿易順差重要的貢獻力量。為國外品牌做代工,令中國的OEM供應方增強了企業的國際意識,產出規模擴大,降低了成本,并保障了產品銷路。
中國OEM供應方在產品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購買方可以在市場營銷、產品開發等方面具備較強實力。OEM供應方則可以在產品質量監控、生產管理、效率控制、產品送檢、包裝物流等方面按照購買方的要求來組織生產。除了共享產品整體競爭優勢外,OEM的業務模式還擁有買賣雙方進出中國及國外市場的大靈活性。
當國外企業面對中國市場時,由于地域廣、商業習慣不同,很難建立完全的獨立流通網。但是如果借用中國公司的銷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反之亦然。中國公司如果要在國外發展,和歐美的廠商與經紀采取OEM方式,也是一個發展的捷徑,不僅降低了運營資金,也能減少業務摩擦,迅速適應海外經營。
有時海外購買方也會采用OEM方式來檢測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他們把產品推向市場以觀察市場的反應。如果市場反應良好,企業就可以推出自己的產品;如果市場反應平淡,企業也可以終止OEM合同,放棄進入該產品市場的打算。這樣,廠商所承受的風險比自己上馬新項目所承受的風險要小得多。
中國OEM面對挑戰
中國從事加工生產和出口的企業,多數是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嬰童用品也無例外,因此其市場的絕大部分在海外。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人民幣升值,令OEM購買轉戰其他低成本國家,因此,中國的OEM供應方都普遍面臨業務量減少,利潤率下降等問題。
整體來說,中國的加工出口型企業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很高,有的企業90%以上的產品依賴出口。然而,伴隨優秀出口業績的,卻是這類企業脆弱、甚至是殘缺的市場功能。原因是他們的產品銷售并不是通過企業自身在國外建立銷售網絡實現的,而是普遍采用出口代理的方式,只和國外少數幾個一級代理商打交道,自己則完全不懂得如何把握市場需求、建立高效的銷售網絡、靈活使用不同銷售方式等能力。
現在,利潤區間已經開始向市場環節轉移,要求這些企業必須要有強大的市場能力,否則在海外市場上的生存和發展的風險會非常大。其中還包括了由于貼牌生產出口產品的成本較世界著名品牌低廉,在發達國家銷售,經常遭到反傾銷,因為當地國的政府為保護其行業使中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因此,作為嬰童產品的中國生產商,在未來也許應該更多地和一些國際生產商精誠合作。當然,我們也看到許多加工出口型企業也已準備開拓國內市場,這更需要有足夠的市場能力,僅僅通過一級代理的方式是不行的。
還有一點被中國嬰童行業忽視的是: 品牌。當中國企業為其他品牌的代加工的成分越來越多時,自有的品牌也就越來越少,這一點對未來的企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但因為遭受反傾銷等因素,中國老牌OEM企業則已經選擇了走出去進行跨國投資,讓別國為自己代工,也擴大了本身的產品品牌知名度, 但這些僅限于一些電子產品,嬰童行業尚無先例。
OEM和ODM
盡管有些OEM廠商常常自詡,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已經登峰造極了,但是因為與生產上的質量、成本、交貨期等硬性的衡量標準不同,以及設計上的標準常常難以量化,這時候就需要ODM廠家來幫助客戶先尋找市場定位,再進行設計。
從根據合同生產擴展到更多的產品開發是個重大挑戰。從OEM到ODM可以改善公司的獲利能力,也能靈活應對市場的變化。只是,任何公司在轉變之前,別忘了掂量一下自己在制造和運籌之外的第三種能力——設計和創新能力。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指由采購方委托制造方,由制造方從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而由采購方負責銷售的生產方式,采購方通常會授權其品牌,允許制造方生產貼有該品牌的產品。
當制造商設計出一種產品后,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另外一些品牌的制造商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又或者稍微調整或修改一些設計。這樣做的大好處是其他廠商減少了自己研制的時間。
OEM和ODM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前者是由委托方提出產品設計方案,且被委托方不得為第三方提供采用該設計的產品;而后者從設計到生產都由生產方自行完成,在產品成型后貼牌,被采購方買走。生產方是否能為第三方生產同樣的產品,取決于貼牌采購方是否買斷該設計方案。
因此,OEM和ODM不同點的主要核心,就在于產品究竟是誰享有知識產權,如果是委托方享有產品的知識產權,那就是OEM,也就是中國俗稱的“代工”,產品是為品牌廠商度身訂造的,生產后也只能使用該品牌名稱,不能冠上生產者自己的名稱再進行生產。而如果是生產者所進行的整體設計,那就是ODM,中國俗稱“貼牌”。
但,在進行OEM或ODM時,知名品牌企業也要承擔不少責任。畢竟產品冠的是自己的牌子,如果產品質量不佳的話,則會有顧客找上門投訴,重則可能有法律糾紛。因此,品牌企業在委托加工期間,務必要做好嚴格的質量控制。
但中國現在面對的一個常見OEM問題是,代工質量亦然不敢保證。故此,當歐美等國外品牌產品商,在中國尋找OEM或ODM的企業時,務必考量其實際的產品質量、業務量、核心團隊、公司規模等,并了解其目前服務的采購方品牌,能夠相信的,是自己親眼所見的這家制造商的實際的可靠的生產能力。
目前與ODM廠商相比,OEM仍有許多明顯的優勢:的資金規模,全球范圍的制造、采購、物流及售后服務,范圍廣泛的產品和制造經驗。在市場低落時,生產能力大量閑置,規模優勢成為劣勢,但在經濟狀況轉好的情況下,OEM能夠很快恢復活力。
OEM和ODM,這兩個群體都在努力彌補自己的弱勢:全球一些OEM正在把制造能力向低成本的亞洲地區轉移,努力將生產和來料供應本地化,以規模和性價比在競爭中獲勝;而ODM也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以自己小而靈便的優勢來獲得高利潤比。
但從總體趨勢上來看,OEM企業似乎更占先機:一些OEM廠商已擁有全面的產品設計能力,在設計服務的廣度上已經與ODM相當。現在,已有個新詞“CDM”“協同設計制造” (Corporate Design Manufacturer)出現,未來還會有長足發展,而成為新興產業模式,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