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鞋市場消費優勝劣汰 倒逼質量提升
作為溫嶺制鞋業的發源地之一,城北的童鞋產業在區域經濟版塊的位置舉足輕重:600多家童鞋企業、3.5萬從業人員、“中國鞋類(運動鞋)出口基地”、“中國鞋業名城·童鞋之鄉”。
去年,該街道童鞋產量達到1.5億雙、銷售額超3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
溫嶺市鞋類綜合性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坐落在鞋企稠密的山馬工業區塊。這幢不起眼的兩層小樓,擁有從鞋類原材料到成品的整套檢測技術,也是城北所有鞋企的“定點醫院”。
每月、每季度,都有鞋企自覺送檢。根據這些企業各自的“健康檔案”,檢測中心每月進行分析比對,對其生產經營提出建議。而在一些成長型的小企業,街道也會定期組織質量抽查。
質量是品牌的前提。近年來,城北街道建立起了一套規范的童鞋質量信用評價體系,以此倒逼質量提升。目前,該街道童鞋規上企業已全部納入質量信用評價體系,80%以上的童鞋企業向社會公開質量誠信承諾。
賽場上要決定運動員成績的優劣,必須依據一套評判標準。在鞋類領域同樣如此:誰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和“規則制定者”,誰就擁有話語權。
在國家制鞋標準化委員會的指導下,城北街道通過童鞋標準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起覆蓋童鞋產業的標準信息庫,指導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在街道的鼓勵下,博洋、飛鷹、必克、福德隆等20家龍頭企業參與童鞋企業質量行業同盟,其中博洋、飛鷹還參與了2項國家童鞋行業標準的起草、制訂。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