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國標實行一年促進銷量 兒童安全座椅質量才是制勝關鍵
國內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行業充斥著不規范,因為國家強制法規才實行一年多,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品質就是企業制勝的關鍵。
兒童安全座椅2001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整個中國市場銷售總量一年不超過10萬臺,使用率不到0.1%。2011年市場開始出現好轉,特別是在2012年7月以后,隨著《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標準的頒布,兒童安全座椅銷量快速提升。
標準的發布,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利好消息,相對于消費者的購買意識,企業更早預見到了商機,目前國內至少有五六十家企業在做兒童安全座椅,售價從200元至上萬元不等,價格如此懸殊,產品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生產和銷售市場基本都可以用“魚龍混雜”來形容。隨著標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生產行列,甚至有制造塑料桶的企業也加入其中。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模擬碰撞室主任張曉龍指出,兒童安全座椅絕不僅僅是一般的簡單商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將關乎性命。但不是每個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都能夠意識到對社會、對兒童應當承擔的責任,這也正成為業內為擔心的問題所在。如何來規范兒童約束系統的發展,成為標準制定部門、監督管理部門以及所有從業人員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
據了解,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將進一步起草第三方《兒童約束系統產品評價》,一方面可作為一個行業標準的下限,企業不滿足標準不允許生產;另一方面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有一個更好的借鑒和參考。
在目前國內兒童安全座椅的市場競爭中,國產品牌和進口品牌可謂各有優勢,現階段進口品牌優勢相對較大,是因為目前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相對較低,購買者更關注于品牌而不是價格。
而國產品牌一般來說歷史較短,國內企業需要用自己的行動、產品和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事實上,“寶貝”等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著手開展系統的質量體系控制。“寶貝”是目前國內一家通過CQC自愿認證的企業。“寶貝”的品牌創始人徐立宏認為,“標準只是及格線”,法規標準只是安全座椅基本的要求。“寶貝”一直用高于法規的標準在研發設計產品,其作為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寧波分所的兒童安全座椅撞擊實驗室戰略合作伙伴,對于每批次生產的產品都抽樣進行測試,保證產品質量一致性。
徐立宏認為,一旦安全座椅成為生活必需品時,國產品牌將會得到非常大的發展機會,消費者將更多地關注產品的性價比以及售后服務,品質將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