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電商紅孩子戰略擴張之痛
昔日母嬰用品的紅孩子,曾經創造300%增長率的輝煌戰績,如今只能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之中。業內人士分析其失敗的原因認為,擴張戰略的失誤是致命的。
擴張上市雙雙失意
打開紅孩子官網,鋪天蓋地的促銷打折信息迎面而來。“九月免單月!”、“5折瘋搶!”等一系列降價促銷的口號令人仿佛置身于季末清倉甩賣的批發市場。
“我們家的小孩今年剛滿一歲,奶粉和尿布都是在紅孩子網站上購買的。一來是價格比市面上便宜,二來送貨上門比較方便。近的折扣雖然很多,但是令人感到不安。像奶粉我就不敢買了,擔心有質量問題。”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張女士9月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紅孩子作為中國大的母嬰B2C平臺,自2004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迅猛地發展,創造了業內矚目的成績。2008年,紅孩子銷售收入逼近10億元,2010年增至15億元。2011年,雄心勃勃的紅孩子已經籌備IPO。
為了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填補其他業務空白,紅孩子在2009年開始在其母嬰網站上拓展美妝、美食等業務。2011年,推出自己全新的百貨網站——繽購網。
繽購網是針對女性網民群體的集化妝、食品、家居、廚電為一體的購物網站,提出“繽紛暢購,樂享生活”為口號,并試圖脫離紅孩子母嬰業務,追趕京東、當當等行業領跑者。
但是,事與愿違。事情的發生往往不以經營者的意志為轉移。紅孩子上市計劃泡湯,繽購經營也出現危機。
繽購網并沒有給紅孩子的美妝事業帶來轉機。對于大多數“網購達人”來說,繽購并不是他們的佳選擇。
就讀于成都某高校的龍同學,是當下“網購兵團”中的佼佼者,談及網購頗有心得。龍同學表示,作為綜合性網站,繽購沒有淘寶有名氣,人氣顯然不足。而與專業性網站相比,濱購顯然沒有自己的特點,優惠政策以及配送速度都不及后來居上的聚美優品和樂蜂網。
戰略選擇的路口別忘了主業
紅孩子不紅了,繽購也不繽紛。事已至此,紅孩子是否只有一聲嘆息,留下一身遺憾?
正略鈞策合伙人艾宏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紅孩子失敗原因重要在于擴張戰略制定的失誤。紅孩子面對當當、京東接連開展母嬰業務的挑戰,紅孩子在母嬰平臺上已無優勢可言;轉戰美妝又難以迅速打開市場,終陷入兩難境地。
戰略擴張是企業的一種增長戰略,是企業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企業實施戰略擴張的過程中,根據內外部環境的不同,企業選擇的戰略方向也不盡相同。正如宏碁(微博)選擇了橫向一體化,雅戈爾(7.92,0.04,0.51%)選擇了縱向一體化,海爾選擇的是多元化擴張戰略,而紅孩子在戰略擴張的道路上似乎搭錯了車。
誠然多元擴張可以擴大經營范圍、分散經營風險。但不容忽視的是,多元擴張也分散了資金,弱化了優勢。成也擴張,敗也擴張。
“紅孩子作為的母嬰網站,憑借多年的銷售經驗,積累了不少客戶資源。面臨轉型,紅孩子出于準媽媽后期保養的考慮開始涉足美妝,進而進軍百貨,實則有失偏頗了。”有業內人士表示。
欲走擴張之路,始料未及,卻葬送于擴張之路。昔日母嬰用品紅孩子的盲目擴張值得反思。
“海爾、娃哈哈等都在主營業務相對成熟的前提下去實行戰略擴張,雖然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是由于主營業務的積累,依然能夠為新業務‘輸血’。而紅孩子是在母嬰業務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轉戰美妝市場,盲目擴張,風險是非常大的。”艾先生在對紅孩子的品牌擴張帶來的教訓表達自己的看法。
面對激烈的是市場競爭,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站在戰略選擇的十字路口,企業將何去何從?是堅持主營業務,做精做強;還是投身副業,攫取短期盈利?這的確是困擾企業的一個難題。專家提醒,企業要想長遠發展還需專注主營業務。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