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優良品德 博識教育傳承中華文明
前言: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是中國上千年文化教育體系的精華,也是中華文化教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古代經典的教育理念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魂與根。經典的教育理念蘊含的豐富哲理,可以成為兒童一生的文化資產。博識教育擷取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現代教育方式相結合,涂亮學生的人生底色,滋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素質化教育更上一層樓。
博識教育與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聯合開發了“清華優才”素質教育培訓系列項目,并成為該系列項目的全國授權推廣中心,目前“清華優才”素質培訓項目已在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建立了500余家授權服務中心,2000多家培訓學校,教職員工近萬名,培訓學員數十萬。
眾所周知,當孩子剛開始學習打乒乓球時,練習的肯定是怎么把球推過去,而不是練習技術與戰術,只有掌握了球的運行規律以后,才可以談論技術、戰術、打法的運用。學習知識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先掌握知識的基本規律,再教其深層次的運用。所以,少年兒童初的受教育階段所學習知識與技能在其一生的學習生涯中至關重要。博識教育教學的中心思想完全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髓,其強調基本功的練習,不重視高、精、深的問題。教育孩子認知事物從無到有,到舉一反三,再到無為而至,后從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出發,不強調刻意。博識教育努力培養孩子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及社會認知能力,拓展孩子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對人生的認真思考。
經多年實踐,博識教育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習者興趣極大,而且為受教育者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學生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博識教育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高標準,即以提高學習者全面素質提升為宗旨的綜合性素質教育。
博識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等多方面發展的教育為主。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其培訓課程不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博識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書本知識。
博識教育以綜合性素質教育為主導,不強調學生單方面成績的優劣,而是配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真正地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而又不失個性的發展,為孩子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博識教育的教育體系國內素質化教育發展之路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借鑒。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