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文化創意童車產業升級
可自由拆裝的塑料童車,集便利與趣味性于一體;能向前騎又能上下左右搖擺,讓童車與兒童的好動天性有效親和;用皮帶傳動裝置替代鏈條和齒輪,使童車的安全性能大幅提高……5月29日,記者在平鄉自行車產業園采訪時,真切感受到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有機融合,正平鄉童車產業不斷升級。
作為平鄉文化產業龍頭的童車制造,起始是按照工業思路發展起來的。2011年,平鄉童車及零部件加工企業達4000家,年產童車2000萬輛,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但大部分童車企業規模小,僅靠硬件制造盈利,產品附加值低。
“面對日漸飽和的國內童車市場,拓展國際高端市場勢在必行。”平鄉縣玩具協會會長柴存亮說,在以工業模式制造硬件產品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為產品賦予文化內涵,在轉型升級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沒有轉型升級就沒有現在的強久集團。”河北強久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譚增華說。3年前,該集團成立自主研發中心。2011年,強久集團在童車外觀和使用新型方面取得國家專利21項。各種動物外形的新穎外觀創意和電動按摩等新增功能,提升了強久童車的產品附加值。2011年上半年,強久童車及零部件產量下降了26%,銷售額卻增加了15%。
在平鄉自行車產業園區,像強久這樣的龍頭企業已發展到6家。園區內相繼建成省級童車質量檢測中心、商品出口檢驗檢疫中心、商標服務中心等功能設施,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格局;重點培育的6家龍頭帶動企業和100家骨干配套企業,整合了近1000家手工作坊式小攤點,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去年平鄉童車成功突破歐美出口檢測壁壘,實現了出口逆勢增長。
“我們的目標,就是使文化創意真正成為平鄉童車業發展的‘火車頭’。”縣委書記李江山說。著眼健全科技研發體系,不久前,平鄉自行車園區與上海同濟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合作,積極籌建我國北方大的自行車公共研發中心和創意設計中心。“園區還將逐步建成自行車博物館、競技園、展廳等場館以及自行車主題公園、自行車專業賽道、自行車專業市場等設施,進一步提升產業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談及平鄉童車的未來,李江山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
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的趨勢日益明顯。
在平鄉采訪,記者切身感受到,文化融入童車研發生產的全過程,已成為童車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文化產業智力密集、帶動力強、低碳無污染,而其孕育的創新和創意,越來越成為邢臺提升綜合競爭力包括“軟實力”的重要資源,是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不可或缺的強勁推動力。
我們應站在邢臺未來發展的高度認識文化產業的戰略意義,積極推進,共創文化產業大發展的美好明天。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