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規模母嬰市場前景誘人
龍年掀起的新一波嬰兒潮,令母嬰用品行業這塊巨額蛋糕再度引發各方關注。日前,日本知名母嬰用品品牌貝親在其進入中國十周年慶典活動上公布,貝親在中國的銷售額2002年~2011年間增長了145倍,去年上升至7.9億元。其中廣東的銷售為出色,目前貝親在華的銷售額18%來自廣東。
有調查數據顯示,未來3年中國母嬰用品市場將會達到2萬億元的規模。貝親中國區副總裁賀來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提到,目前國內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以及市場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成為母嬰用品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母嬰行業呈“井噴”之勢將至高速整合時代
近幾年,母嬰用品市場呈現一派活躍景象,從街頭隨處可見的母嬰用品店也可見一斑。更有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中國就將成為全球大的嬰童消費市場。自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十年間,貝親的平均成長率達到62%,公司的股票價格也增長了4.1倍。賀來健透露,去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的貝親常州工廠開業年即實現盈利,目前正計劃今年內提前啟動常州工廠二期的建設項目。
據嬰童產業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0―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約為11500億元,母嬰用品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嬰童市場可能會達到兩萬億元的規模,遠景規模則可達3萬億元。
“當前國內母嬰用品市場出現地域性的需求差異,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限制。”賀來健認為,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增長,中高檔的母嬰用品也很快進入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市場。
“從日本情況來看,貝親的銷售額和股票價格甚至逆市上揚。”賀來健介紹,由于對下一代養育的重視,大環境經濟的變動對母嬰用品行業的影響不大。相反,在經濟不景氣之時,人們更傾向將關注點投向穩定增長的行業
專家分析,隨著中國GDP持續高增長,帶動整體消費增長,中國的“80后”和“90后”將步入結婚生子階段,這一情形將持續到2025年。同時,未來三年,中國的母嬰行業將面臨高速整合時代,新的投資、重組和并購將為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機遇。
行業標準缺位母嬰市場仍需“產品為先”
談到母嬰行業真正的困難,賀來健認為,由于國內沒有明確的母嬰行業標準,導致產品良莠不齊,為整個母嬰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帶來負面效應。
早前發布的《2012年3・15中國嬰童產品質量調查報告》顯示,從行業總體水平看,公眾對嬰童行業的整體誠信狀況評價一般,食品、玩具、早教三大領域的企業誠信問題較為集中。另外,喂哺、洗護、紙尿褲等嬰童產品的質量狀況及安全程度,普遍受到嬰童家長的關注。其中,近八成家長關注嬰童產品是否含有害物質。
在賀來健眼中,母嬰市場的繁榮持續與否,在于企業能否不斷研發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在中國,母親生完孩子都需要坐月子,這個習慣在日本是沒有的。”他談到,貝親進入中國之初的要挑戰是,如何針對中日不同的育兒習慣對產品進行調整和創新。
例如,母親坐月子的期間需要漱口,但是市面上的漱口產品以殺菌為主,會散發出濃烈的味道,剛生完孩子的母親會這種味道十分抗拒,因此他們需要了解母親在坐月子的時候喜歡哪種味道,以及她們在這段期間口腔特點和生理狀況,研發新的護理產品。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