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游自駕出行 兒童安全不容忽視
隨著汽車普及率的提高,兒童自然成為車上的常客。由于少年兒童的規則和安全意識相當薄弱,乘車安全隱患隨之而來。正值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從安全意識、安全裝置使用、安全習慣養成等方面著眼,來共同關注兒童乘車安全問題。
兒童乘車危險經歷
5月10日上午,“@溫州交警”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監控視頻:一輛正在行駛的轎車,副駕駛一側的門突然打開,接著車上墜下一名女童,后面的出租車緊急剎車。隨后,轎車上跳下一男子將女童抱起。人們不禁為這驚險的20秒鐘捏了一把冷汗!并引起人們反思,兒童乘車安全,你足夠重視了嗎?
副駕駛座上 女童開門墜車
據視頻顯示,5月9日下午4點42分,溫州市區劃龍橋路與東龍路交叉路口駛來一輛黑色轎車,從直行車道強行變至左轉車道,行至路口中央時,轎車副駕駛一側的車門突然被打開,一個小孩掉了下來。這時,緊跟在轎車后面的一輛出租車緊急剎車,在離小孩墜落極近的地方停了下來。隨后,一位白衣男子,從轎車副駕駛的位置跳下,飛奔到小孩身邊彎腰將她抱起。
據了解,白衣男子是轎車司機,墜車的是他4歲的女兒。事發后,男子來不及停車,急迫地鉆過副駕駛位,跳車后,將女兒抱起。而轎車繼續滑行,撞上行道樹后才停下來。
事后,司機解釋說:“小孩兒一開始坐在后排,后排的兒童鎖也上鎖了;但是,孩子坐得不耐煩了,就從后排爬到了副駕駛座位上。”駕駛員以為后排兒童鎖鎖好了,不會造成什么意外,但他想不到,孩子是很頑皮的,她從后排爬到前面副駕駛室的時候,駕駛員就麻痹了自己的思想,認為不過幾步路就到家了,不會出事兒?烧沁@個“想不到”,險些釀成悲劇。
兒童乘車安全 家長重視不夠
當地交警認為,之所以會發生如此事故,主要還是因為家長沒有對兒童乘車安全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才忘了檢查是否鎖好兒童鎖,是否鎖上了中控,終導致意外的發生。
視頻在微博傳開后,駕駛員父母們不禁為這對溫州父女捏了一把汗,同時也在反思自己,對于兒童乘車安全的問題,是否給予了應有的重視;有些家長也在公開檢討自己對兒童乘車安全還存在著誤區。有的家長找出不久前北京車展觀眾親身體驗的一個小試驗:參加試驗的人綁好安全帶后,手里抱著5公斤的玩具娃娃,模擬突然發生時速20公里的沖擊,結果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幾乎都抱不住手中的玩具娃娃,有的甚至直接脫手。“原本以為父母的雙臂是孩子安全的港灣,但在車上,父母的雙臂比不上兒童安全座椅。”網友提醒駕駛員父母:不要高估了自己。
培養安全意識 保護兒童安全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這起“女童開門墜車”的事故”再次提醒我們,兒童乘車安全問題,該引起全社會關注了。
家長作為兒童親近的人,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遞增,為兒童準備相應的安全乘車設備。
但是,現狀令人擔憂,據記者觀察發現,這樣的場景在小學、幼兒園附近屢見不鮮:自駕車的家長或讓孩子單獨坐在副駕駛位置上,或讓孩子不用任何約束裝置坐在后排,或由另一位大人抱著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或直接讓孩子使用成人用安全帶,這些錯誤的行為會在交通意外發生時給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包括孩子有可能被誤爆或者碰撞時引爆的安全氣囊重擊頭部傷亡,因為碰撞慣性重重地撞在前擋風玻璃或者前排座椅靠背上,因為成人安全帶通過頸部在撞擊發生時頸部骨折或窒息等等。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1.85萬名零歲至14歲兒童死于交通事故,很多都與未正確使用或者根本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有關。目前,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整體上關注不足。在調查機構新華信的一項調查中,有接近一半(42.3%)的父母并沒有在車上給孩子準備安全裝置。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數家長的安全意識匱乏。一些家長解釋說,因為考慮到城區的道路特別擁擠,覺得其平均時速慢得根本不會讓孩子在制動時受傷,并且,兒童乘車安全設備的使用又有些耗費時間,再加上每天都要接送孩子,所以,為了方便,同時也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少一些上下車的煩惱,干脆就不買這些東西了,或者買了也放著不用了。許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把關注點過多集中在價格、舒適性配置等方面,而要選購的車型為保護孩子提供的安全配置,則不易引人注意。例如,后車門有無童鎖設置、電動車窗有無防夾手功能、前排安全氣囊有無關閉裝置、后排座椅有無符合ISOFIX系統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錨固系統扣鎖等。
在我國,相應的兒童乘車安全宣傳工作及配套標準法規的執行才剛開始,進展緩慢,與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形成巨大反差。而早在1999年,美國就逐步開始要求在車輛中設計兒童安全固定裝置。2000年,美國法律規定,所有在美國銷售的新車必須具有兒童約束固定系統。歐洲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很快引進了類似的法律規定。
兒童安全教育系統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其實,相比于物質化的兒童乘車安全設備,家長的兒童乘車安全意識和習慣更能發揮長遠有效的作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常見的各種不良習慣和誤區并不是短時間內養成的,一方面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加快,造成很多家長無暇顧及這方面的知識;但另一方面,而且幾乎是致命的,是因為他們沒有培養這種安全意識和習慣的動機——這足以抵消任何安全設備的積極效果。
購車是為了方便出行,特別是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是為了孩子而考慮購車。當今的中國家庭多是三口之家,孩子被視為掌上明珠。對于有孩子的汽車家庭,選車標準、用車過程都不能忽視對兒童乘車安全的高度重視。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