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有毒物質超標 誰是“幫兇”
2月27日,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對廣州市兒童及幼兒產品進行了抽檢,結果顯示,兒童及幼兒服裝合格率僅56%,甲醛和pH值超標。保羅、喜羊羊與灰太狼、安奈兒等品牌均上“黑榜”。專家稱,這些有毒物質對于青少年的皮膚表面黏膜和呼吸系統的保護將是大威脅。市消委會負責人表示,對于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已經通知相關經銷商進行下架調整。但記者隨后走訪發現,部分不合格品牌的產品依舊在架銷售。(2月28日《南方都市報》)
筆者不知道每年進行幾次這樣的抽檢,但知道每年315之前都要搞這樣一些產品抽檢。由于消費者委員會并沒有執法權,抽檢出不合格產品之后發一紙通知未必真能起到什么作用。倒是質檢局、工商局等執法部門,應當在消費者委員會抽檢之后迅速跟進,該罰款的罰款,該停產的停產,該整頓的整頓,該關門的關門,絕不能讓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禍害祖國的花朵,絕不能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政府和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有義務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因為他們還小,傷不起。
其實,童裝及幼兒產品甲醛和pH值超標,在我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從2006年始,每年都會有童裝甲醛超標的報道。頻頻出現這樣的事件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不良廠家為了賺錢不顧一切,不按相關國家標準生產,導致有毒物質殘留超標;二是政府職能部門缺位失職。童裝及幼兒產品并不缺乏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消委會或質檢局抽檢就是用的國家標準。假如企業按照國家標準生產,政府職能部門能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檢查執法,堵塞漏洞,這類有毒童裝和幼兒產品就不可能走向平常百姓家,禍害青少年和幼兒。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狀態是,企業不生產有毒物質超標的童裝和幼兒產品,而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合格的產品,甚至可能免檢,讓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天天坐在辦公室里,一杯茶一張報,足不出門,免去了風吹日曬雨淋,那可是太好了。但是,嚴峻的現實不斷地提醒人們,企業追逐利潤是天性,政府職能部門如果一天偷懶,企業就一天在生產不合格產品,只有政府職能部門積極主動地加強監管,才能確保企業生產合格產品。如果說,企業生產有毒童裝和幼兒產品是謀財害命,那么,那些不作為的政府職能部門就是它們的幫兇。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