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輻射孕婦裝行業需客觀“有用性”驗證
12月17日,央視《真相調查》播出的《“防輻射服防輻射”謊言?》對專門為孕婦設計的防輻射服進行調查。報道稱:記者通過中科院的推薦找到了一家國內具有水平的專業電子檢測實驗室,對一件金屬纖維的防輻射服的防輻射能力進行檢測。工程師陳峰實驗結果表明,這種金屬纖維的防輻射服能夠抵擋住90%左右的單一方向輻射;但現實生活中穿著防輻射服對于來自某些方向的輻射源不僅沒有防護作用,反而會讓防輻射服內的輻射強度變大。該報道還稱,由于防輻射產品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行業標準,還處在無人監管的空白狀態。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點評:
l “無用論”升級為“有害論”,央視報道引發軒然大波
事實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民用防輻射服行業出現起,關于防輻射孕婦裝是否有用的爭議就從未停止過?破兆骷曳街圩右苍趦赡昵疤岢鲞^關于防輻射孕婦裝的質疑。
但與此同時,在我國居民家用電器及電腦普及以及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之下,隨著優生優育思想的深入,大批消費者依舊抱著“寧信其有”的心態購買防輻射孕婦服,使得該行業在質疑聲中不斷壯大,并成為我國母嬰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目前有防輻射服生產企業近千家,大型企業有幾十家,諸如添香、優加、十月媽咪、奇妮等經過多年已成為行業的品牌。
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此次央視《真相調查》對于防輻射孕婦裝的質疑之所以能引發軒然大波,一是基于央視作為國家媒體的重要影響力;二是此次對防輻射孕婦裝的質疑從“無用論”升級為了“有害論”,消費者原本對防輻射服“將信將疑”的信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從而將整個防輻射孕婦裝行業推向了的危險境地。
l 危機深層原因:國家標準長時間缺位+行業企業“得過且過”心態
此次危機爆發后,防輻射孕婦裝生產企業迅速行動起來,一方面組織行業聚會探討危機應對策略,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及媒體的渠道向消費者傳遞信心,在危機處理方面稱得上是比較及時的。但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此次事件不應僅被當作“公關危機”來處理,整個行業應深刻反思危機爆發的原因,并謀求徹底解決的方法。
據了解,目前防輻射孕婦裝市售產品基本都標有來自科工研究所或專業檢測中心的鑒定結果,但國家一直沒有對此行業做出任何專屬的標準制定,市場監管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在此背景下,各個企業為贏得先發優勢、獲得市場信任紛紛自行推出“標準”,行業處于混亂的粗放增長狀態。此外更重要的是,面對長久以來的“無用論”的質疑聲,行業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做出權威、統一、正面的解釋和回應。因此,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國家標準的長期缺位以及行業相關企業長時間面對質疑時“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得此次危機的爆發成為了某種必然。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