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嬰童市場為鞋企創造可觀發展前景
如同嬰童帶給人生命與希望一樣,嬰童連鎖產業讓投資者看到希望。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屆中國嬰童產業高峰論壇上獲悉,中國的高出生率將在2016年出現,2028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中國將迎來第五次嬰兒潮。屆時國內嬰童鞋服等用品的市場容納量將快速增長,中國嬰童連鎖產業將迎來約20年的“牛市”。
為在如此豪宴中奪一杯羹,不少風險投資已蠢蠢欲動,據業內人士了解,目前瞄準中國嬰童產業連鎖機構的基金規模在千億之上。據悉,作為國內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兒童消費類連鎖企業,博士蛙也擬通過“四網融合”和“五位一體”的模式,通過渠道分享盛宴。
數千億基金覬覦
國家統計局預測自2005年開始到2020年,中國將迎來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新增嬰兒數量在1600萬左右,若累計計算,0-6歲幼兒數量達到一億多,第5次嬰兒潮預計在2025年左右出現。
受此影響,嬰童行業也呈井噴之勢。來自嬰童產業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0-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已達1.15億元,按照近幾年嬰童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兩萬億元的規模。
“在中國,超過萬億產值的產業其實很少,服裝業的年產值也只有8000多億元。”一家嬰童產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為此已有數千億美元的資金目前瞄準中國嬰童產業。記者了解獲悉,在過去的3年間,紅孩子、寶寶樹、媽媽說、天才寶貝、東方愛嬰、貝因美等業內鞋服企業的背后,是一連串投資大佬的名單,北極光創投、經緯創投、德同資本、智基創投等均悉數在內。
然而盡管規模驚人,但行業隱患也同時浮出水面。產業集中度低,市場機會和縫隙多,導致產業競爭不足,小、低、散、安已是目前行業的基本特征。基金公司合伙人也承認,嬰童行業產業鏈的市場細分明顯,但每一個細分市場的容量較小,但聚集企業卻較多,形成“一家一戶”的商業模式。
“從競爭格局上看,中國嬰童市場仍然處于‘戰國’時代,行業集中度不高。”相關人士認為,國內嬰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型”市場:兩頭的生產制造端和市場需求端規模都很大,但是中間零售渠道卻相對弱小,另外還缺乏一站式購物終端渠道。
四網融合欲搶渠道優勢
諸如好孩子、紅孩子等企業在過去兩年間都試圖通過局部市場的整合加快行業的發展。在中國這樣一個渠道為王的市場,誰能掌控銷售渠道,誰就能掌控市場。
國內嬰童市場正進入全面競爭階段。目前國內嬰童市場的渠道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類是現代通路渠道(主要包括大型賣場、量販、超市、便利店等)。第二類是嬰童專業渠道,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綜合連鎖、連鎖客戶、網絡及目錄、實體連鎖店等不同的業態。第三類,線上嬰童店(B2C )。但這三類渠道模式都存在明顯的短板,如專業化程度較差和服務缺失等,專賣店才是嬰童行業的發展趨勢。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