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嬰童連鎖2015年規模達2萬億
如同嬰童帶給人生命與希望一樣,嬰童連鎖產業讓投資者看到希望。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屆中國嬰童產業高峰論壇上獲悉,中國的高出生率將在2016年出現,2028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中國將迎來第五次嬰兒潮。屆時國內嬰童市場容納量將快速增長,中國嬰童連鎖產業將迎來約20年的“牛市”。
為在如此豪宴中奪一杯羹,不少風險投資已蠢蠢欲動,據業內人士了解,目前瞄準中國嬰童產業連鎖機構的基金規模在千億之上。據悉,作為國內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兒童消費類連鎖企業,博士蛙也擬通過“四網融合”和“五位一體”的模式,通過渠道分享盛宴。
數千億基金覬覦
國家統計局預測自2005年開始到2020年,中國將迎來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新增嬰兒數量在1600萬左右,若累計計算,0-6歲幼兒數量達到一億多,第5次嬰兒潮預計在2025年左右出現。
受此影響,嬰童行業也呈井噴之勢。來自嬰童產業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0-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已達1.15億元,按照近幾年嬰童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兩萬億元的規模。
“在中國,超過萬億產值的產業其實很少,服裝業的年產值也只有8000多億元。”一家嬰童產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為此已有數千億美元的資金目前瞄準中國嬰童產業。記者了解獲悉,在過去的3年間,紅孩子、寶寶樹、媽媽說、天才寶貝、東方愛嬰、貝因美等業內企業的背后,是一連串投資大佬的名單,北極光創投、經緯創投、德同資本、智基創投等均悉數在內。
然而盡管規模驚人,但行業隱患也同時浮出水面。產業集中度低,市場機會和縫隙多,導致產業競爭不足,小、低、散、安已是目前行業的基本特征。基金公司合伙人也承認,嬰童行業產業鏈的市場細分明顯,但每一個細分市場的容量較小,但聚集企業卻較多,形成“一家一戶”的商業模式。
“從競爭格局上看,中國嬰童市場仍然處于‘戰國’時代‘,行業集中度不高。”博士蛙集團董事局主席鐘政用認為,國內嬰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型”市場:兩頭的生產制造端和市場需求端規模都很大,但是中間零售渠道卻相對弱小,另外還缺乏一站式購物終端渠道。
四網融合欲搶渠道優勢
諸如好孩子、紅孩子等企業在過去兩年間都試圖通過局部市場的整合加快行業的發展。鐘政用表示,其實在中國這樣一個渠道為王的市場,誰能掌控銷售渠道,誰就能掌控市場。
國內嬰童市場正進入全面競爭階段。目前國內嬰童市場的渠道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類是現代通路渠道(主要包括大型賣場、量販、超市、便利店等)。第二類是嬰童專業渠道,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綜合連鎖、連鎖客戶、網絡及目錄、實體連鎖店等不同的業態。第三類,線上嬰童店(B 2C )。但這三類渠道模式都存在明顯的短板,如專業化程度較差和服務缺失等,專賣店才是嬰童行業的發展趨勢。
“身為中國嬰童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們旗下擁有11個自有和授權品牌產品,商業業態涵蓋百貨、博士蛙主力店、博士蛙365生活館、街邊店以及網銷,有超過4萬種商品,在全國擁有超過2100家店鋪。”鐘政用透露,該公司正將其獨特的“四網融合”模式深化細化,開始在自己的渠道體系快速復制。“四網融合即物聯網、會員網、門店網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店為核’的四網融合發展模型,可將令業務愈做愈扎實。每間店都有會員支撐,再以互聯網的方法加以整合,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這個業務模式,有助于門店的穩定性及持續發展。”據悉,經常進店或上博士蛙網上商店消費的會員已經超過30萬以上,該公司今年銷售目標是20多個億元,目前會員消費占比大幅上升,并且會員客單是平均客單價的2倍。
記者獲悉,10月19日博士蛙舉辦2012年春夏季訂貨會,預計訂貨數量增長40%至50%。而在中國嬰童產業高峰論壇后,銀泰百貨、淘寶商城分別與博士蛙簽署了雙方進一步戰略合作協議。
專家觀點
博士蛙集團董事局主席鐘政用玩轉“兒童消費城市綜合體”
面對未來嬰童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將以“五位一體”完成打造“中國兒童生活城市綜合體”的目標。中國嬰童消費品市場將全面進入系統資源競爭階段,而博士蛙將通過建立全球兒童消費品研究中心來研究和引導消費。
在目前的銷售平臺不斷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開始以“消費行為研究”為火車頭,帶動渠道銷售、嬰童娛樂、教育和醫療服務,形成“博士蛙嬰童消費城市綜合體”。目前博士蛙家高端國際月子會所在上海興國賓館已現端倪,國內嬰童產業知識中心———博士蛙管理學院的籌建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