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業如何占領千億“富礦帶”
隨著中國進入新一輪人口高峰,嬰童市場成為令人艷羨的千億元“富礦帶”。對嬰童企業而言,采用怎樣的競爭戰略才能獲取大的利益?
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研究顯示,從2008年開始中國已進入新一輪人口高峰,預計這次人口生育高峰將持續10年。中國的高出生率將在2016年出現,2028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屆時中國將迎來第五次嬰兒潮。同時,國內嬰童市場容量將快速增至3000億元,中國嬰童產業將迎來約20年的“牛市”。
龐大的市場催生了一個新興產業——嬰童產業。這一產業旨在滿足孩子從在母親懷中一直到孩提時代的相關消費需求。狹義上的嬰童產業具體可以分為童裝、奶粉、紙尿褲等品類。廣義上的嬰童行業還包括早教市場、兒童攝影等相關產業。盡管市場規模驚人,但國內嬰童行業卻是一個亂象叢生的行業。具體表現為產能巨大、行業中供應商眾多、商業模式龐雜、渠道缺乏一站式購物終端等特點?梢哉f,這是一個并不成熟,但充滿希望的行業。
行業格局:“啞鈴形”的朝陽產業
從消費環境上看,20世紀70年代以后出生的消費者在育兒理念上與他們的父母迥然不同。這部分人群收入較高,他們把對子女的教育看做一項投資;好勝心強,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在社會競爭中落后于別的孩子。經過相關行業的前期消費,如婚紗攝影等,消費者易于接受新的消費模式(如會員制,積分制等);這部分人群習慣于網購,注重產品或服務的網絡口碑。
從競爭格局上看,中國嬰童市場仍然處于“戰國”時代,行業集中度不高,但整個市場的整體增長非?臁
實際上,國內嬰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型”市場:兩頭的生產制造端和市場需求端規模都很大,但是中間零售渠道卻相對弱小。然而,目前的零售渠道呈現多種業態并存,且任何一種渠道業態都缺乏對市場的掌控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不愿受制于渠道,不少嬰童制造商開始嘗試電子商務。對嬰童企業而言,涉足電子商務不僅有助于降低成本,拓展新的客戶,也是大勢所趨。因為“80后”、“90后”的消費者更習慣于網購。
嬰童行業涉足電商時間較早,早在1999年,樂友就成為先行者。接下來,嬰童行業爭先恐后地觸網,2004年上線后,紅孩子大紅大紫。相比之下,2010年9月才上線的好孩子則顯得有些姍姍來遲。
盡管已搶得線上嬰童市場的先機,以紅孩子、樂友為代表的平臺商們70%~80%的產品仍集中在尿布、奶粉等標準化快消品上,不過,這些品類價格透明,毛利率極低。大多線上平臺商更像品牌商的線上“搬運工”,盡管幫其費力賣貨,自己卻沒討到好。
除了呈現“啞鈴形”外,嬰童行業的另外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供應商呈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即要么是供應商頗具實力的國內領軍企業或跨國品牌,要么就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雖然后者能給零售商較高的利潤空間,但無論是經銷商還是消費者都還是傾向于從“”處購買產品。
在嬰兒用品市場上,可進一步細分為奶粉、紙尿褲、奶瓶、嬰兒輔食等品類,這四類產品主要是幾個超級廠商的天下。雖然以上產品利潤很高,可這些“超級大戶”通常只給終端5~10個點的利潤空間。
隨著生育高峰的來臨,市場需求驟然升溫,而在短時間內,嬰童用品的終端還比較弱,除了好孩子、麗家寶貝、樂友等連鎖企業已經有一定規模以外,嬰童用品領域沒有出現超級終端。這樣一來,小終端對于大供應商沒有任何議價能力。
筆者觀察發現,在個人投資的嬰童用品店中,70%都賺不到錢,原因是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而競爭又異常激烈,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行業缺乏中等規模的供應商。超級大戶和超級小戶并存的不平衡現象使得超市處于很尷尬的狀態,這尤其是在終端競爭異常激烈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表現得更明顯。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