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30萬新生幼兒發現血管瘤的癥狀
據研究資料顯示,我國血管瘤的發病率在新生幼兒中占3-8%,平均每年有1-2千萬新生兒出生,那么新生幼兒血管瘤的患病率少大概在30-60萬。上海復大醫院血管瘤研究中心龔贊輝教授今天以這一數字說明中國血管瘤疾病的嚴峻形勢。并提出“生活環境和飲食環境是血管瘤發病率不斷攀升的元兇之一”的新觀點。
他在美國血管病變研究中心與上海復大聯合舉辦的“國際血管病變疾病交流會”上提供的報告指出:血管瘤不止是影響美觀,更是畸形、殘疾發生率的重要危險因素;治療血管瘤的終目的是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預防和控制并發癥以及后遺癥的產生,以保證患者正常組織器官功能不受損傷。對此,應該提高血管瘤患者危險因素的篩查率,盡早采取包括藥物治療在內的干預手段,以預防各種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
他稱,在去年在上海復大醫院血管瘤專科門診就診的2萬多名嬰兒血管瘤患者中,有30%的患兒在起初并沒有認識到血管瘤的癥狀,而是把血管瘤當作了胎記、外傷等癥狀,40%的血管瘤患兒在當地就診后讓回去觀察等待自行消退,結果不但血管瘤沒有消退,反而病情加重。
為提高我國血管瘤診療水平,中華醫學會連同上海復大醫院以及全國各地的血管瘤專家聯合制定的《血管瘤診療指南》,《指南》針對常見的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并發癥和后遺癥的防治等問題,分門別類,詳細介紹了不同類型的血管瘤在不同的時期的發展狀況,詳細列出了各中不同類型的血管瘤理想的治療方法,以及針對不同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的標準,為臨床醫生規范化治療血管瘤提供了一份可用的參考資料。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