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有吸安撫奶嘴的習慣或致中耳炎
小叮當今年2歲半,是個活潑可愛的而且堅強的孩子,平時磕磕碰碰什么的,根本就阻止不了他玩耍的勁頭,可是近小叮當不再像以前那么活蹦亂跳了,而是經常一個人安靜的在那里摳耳朵,開始媽媽以為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可沒過幾天小叮當在一次睡眠中哭醒,和媽媽說耳朵疼,媽媽這才意識的問題嚴重,來到上海滬申五官科醫院,經醫生檢查才發現小叮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滬申”耳鼻喉科專家楊國華詳細詢問了小叮當的生活習慣,得知小叮當有吸安撫奶嘴的習慣。原來病因就是出來這里,楊主任解釋說:由于幼兒咽鼓管平、管腔短而粗,如果長時間使用安慰奶嘴,一方面會造成孩子牙齒不規則;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郭主任建議,如果孩子經常吸允手指或使用安撫奶嘴,家長應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盡早讓孩子遠離吸允手指或奶嘴的習慣。
楊主任還說,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全身狀況,如果發現兒童訴說耳疼,或者幼兒由于不能訴述耳痛,可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不吸奶等癥狀時,要及時到正規五官科醫院接受檢查看是否患有中耳炎。
楊主任后強調,當孩子發燒時,應給予充足的水分,因為發燒會使體熱散失而致脫水,使孩子更虛弱,抵抗力更差,容易引發中耳炎;哺乳中的孩子,尤其是周歲以下的嬰兒,避免讓他躺著喝奶,因為嬰兒的歐氏管較短、較寬、較水平,躺著喝奶有時會倒溢入中耳腔,而將鼻咽部的病原菌帶入,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專家介紹:
楊國華,國內知名耳鼻喉科專家,原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即汾陽路五官科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專家。長期在三甲醫院從事耳科學臨床和研究工作,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耳炎及耳科各種多發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治和手術,如鼓室成型術、鼓膜修補術等。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主、參編專業書廿余部。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