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發禁令拒雙酚A奶瓶 買塑料奶瓶看瓶底數字
近日,歐盟發出禁令,將于今年3月起禁止生產含有雙酚A的塑料奶瓶,從明年6月起禁止進口或在市場上銷售含有雙酚A的塑料奶瓶。此舉引發很多人尤其是新媽媽們的擔憂,而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奶瓶八成以上是含有雙酚A的PC材料奶瓶。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我國目前僅對PC材料奶瓶做出國家規定:采用滴定法,奶瓶中酚類物質通過蒸餾水回流6小時的溶出游離量不大于0.05毫克/公斤。這是1994年衛生部頒行的《GB 14942-1994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衛生標準》。
人體攝入雙酚A影響生育、讓孩子性早熟
雙酚A,在工業上用來合成聚碳酸酯和環氧樹脂等材料。聚碳酸酯(PC),是一種透明的硬塑料,常用于制造嬰兒奶瓶的瓶體;環氧樹脂則常被用作金屬容器如嬰兒奶粉罐的襯里。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王澤斌表示,在美國,BPA就是被當作一種食品添加劑來管理的不是說它會被加到食品中,而是考慮到它在容器中存在擴散的可能。
此次歐盟給出禁令的理由是:這種物質存在某些不確定性或副作用,可能對人體發育、免疫反應或腫瘤擴散等產生影響,攝入雙酚A將對人體產生危害,已達成共識。董金獅說,雙酚A又稱生育酚,會干擾內分泌,影響胚胎的健康發育,孕婦、產后媽媽如果體內長期存在雙酚A,它可通過乳液傳播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造成孩子性早熟、患上多動癥等。同時它影響成年人的生理功能,長期暴露在雙酚A里的工人生育功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反復加熱消毒、灌入沸水都可能造成雙酚A析出
一般來說,PC材料制品在水中狀態較為穩定,若加熱至150℃,雙酚A就會溶解在水中,與油、酸等材質相遇也容易析出、溶解于其中。董金獅說,所以反復消毒、灌入滾燙的沸水、放微波爐里加熱等都會造成雙酚A溶出量迅速增加,而選用底部三角圖形數字為5的聚丙烯(PP)材料加熱較為安全。
選購要點
買塑料奶瓶看瓶底數字
董金獅說,奶瓶材質以金屬為好,其次是玻璃,再次為塑料。塑料中PP、PPSU和PES都屬于安全性較高的塑料材質奶瓶。目前適合做奶瓶材質的是玻璃,一是耐高溫,在800℃的高溫下才會發生溶解,且不含雙酚A等有害物質;二是易清潔,并不會像塑料奶瓶在反復刷洗、消毒中受到磨損,從而更易析出雙酚A。
但玻璃奶瓶較重,易碎。董金獅說,目前生產技術可以將浮法玻璃這類材質輕、透明度高、強度大的材質運用到奶瓶生產上,以保證其不會析出雙酚A之外,還能不易摔碎、劃傷。買塑料奶瓶時,留意奶瓶底部三角形里的數字,選1、2、4、5的塑料制品較安全。
1(PET) 常見的裝汽水的塑料瓶;
2 高密度聚乙烯的標志,一般用于洗滌靈、洗發水、醬油等外包裝;
3(PVC) 很少,即將被淘汰;
4 塑料保鮮膜材質;
5 聚丙烯(PP);
6 其他塑料材質;
7或58一般是PC的,含雙酚A。但并非所有標7的都如此,有時混合材料也標7。
識破“垃圾塑料奶瓶”
正規大廠家生產的奶瓶,應有材質成分標識。董金獅說,他之前做的暗訪發現,國內的奶瓶標識存在瞎標、標錯、漏標等情況,大部分奶瓶的酚類超標好幾倍,有些廠家用回收的光盤、奶瓶、太空杯、手機按鍵等“回爐煉就”。防范“垃圾奶瓶”,董金獅建議“一看二聞三動手”:
一看奶瓶標識,看生產企業是否正規。看產品是否有雜質和氣泡,不要追求透明、顏色鮮艷的奶瓶,容量標度好是刻上而非燙上的。
二聞味道,食品級塑料沒有味道,若打開瓶塞后味道刺鼻,肯定不合格。
三動手觸摸,摸奶瓶外體的光潔度,若有坑洼、開裂、薄厚不均、一捏就變形等都是不合格奶瓶。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