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從“浙江制造”到“浙江的全球制造”
織里童裝、溫州皮鞋出現的加工制造環節外遷,以及企業總部向研發、銷售等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都在真實地反映浙江傳統制造業的深刻變革。
與此同時,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電子商務、汽車制造、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的快速興起,也帶動著浙江經濟向上升級。
在這種變革和升級面前,“產業空心化”的擔憂正在逐漸消退。
實際上,在人們擔憂浙江經濟陷入發展模式困境的同時,一些有遠見卓識的浙江企業,在全球經濟后危機時代果斷出手,通過并購、投資等方式,一方面獲得了國外的技術、品牌和渠道等優勢資源,另一方面開始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為今后的跨國發展奠定基礎。
去年,萬向集團成功收購美國T-D公司,這家主要為福特、寶馬等歐洲汽車廠提供配套的企業,在美國、德國、荷蘭有三個工廠。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說,通過收購,內外對接,萬向的等速驅動軸有望成為繼萬向節之后,又一個世界老大的產品。
同樣是在去年,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蛇吞象”故事,成為浙江企業震驚世界的一次手筆,也是浙江企業在國際并購中一次“暴力美學”的表演。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寧波海天集團已在全球擁有40余家子公司;寧波永發集團借力海外收購和參股,成為國內保險箱行業家跨國企業;溫州商人黃浩近斥資1億元,收購了世界椅業巨頭英國ESG集團……
浙江省商務廳的新數據顯示,2010年,浙江省境外投資中方投資額總計達33.5億美元,境外投資的機構數和投資額均居。
浙江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于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強調未來將著力推進龍頭和骨干企業到境外注冊商標,建立生產基地,設立研發中心、營銷網絡和經貿合作園(區)等方式“走出去”發展。
同時啟動的《浙江省中小企業全球化“綠卡”計劃》,也強調要促進中小企業到境外設立工業園和制造基地。
目前,浙江已經審批核準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有7個,其中4個,還有一批境外工業園區逐步建立。僅臺州企業在海外就有277個項目,在55個國家設立了加工中心,形成了海外園區內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現象。
可以看到,一方面,浙江企業通過產業轉移,在國內中西部以及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將產業重心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突破了發展模式的困局,以及“產業空心化”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浙江企業通過并購獲得了國外的優勢資產和資源,逐步向真正的跨國企業集團邁進。
在勞動力等成本不斷上升,“浙江模式”面臨關鍵節點的時候,“浙江制造”正在向“浙江的中國制造”,乃至“浙江的全球制造”迅猛轉變。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