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堅持控股的“好孩子”掌舵人
近日,全球大的嬰兒車生產商好孩子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當日股價收報5.8港元,上漲18.37%,成交量3.46億股,涉及金額20.3億港元。好孩子掌舵人宋鄭還終于如愿以償地將好孩子推向了國際資本平臺。
事實上,早在2002年,宋鄭還就把好孩子在香港上市提上了議事日程。據記者了解,宋鄭還對好孩子進行了三輪股權融資。目前PAI集團占據了三分之二的集團股份,好孩子200多位管理人員分持了剩余的三分之一股份,其中宋鄭還個人僅占8%。
有分析人士認為,多次股權融資使宋鄭還逐漸喪失了大股東的地位,盡管目前他對好孩子的業務具有決策權,但由于控股權掌握在外資手里,大股東有隨時用職業經理人把他替換掉的權利,這在民營企業創始人中并不多見。
曾經有媒體記者問宋鄭還:“您放棄大股東地位,就不擔心被大股東炒魷魚嗎?”
宋鄭還卻認為,資本追逐利潤,它的方式不是靠控制,關鍵是看你能不能為股東創造利益。一個真正的企業不會是哪一個人的,而應該是社會的,只要企業能發展,有沒有控股權并不重要。
出身于中醫世家的宋鄭還,沒有繼承祖業,在大學畢業后,他選擇了做中學數學教師。1989年,宋鄭還接手瀕臨倒閉的校辦工廠,創立好孩子品牌,歷經十幾年的發展,成為了全球大的童車生產商。
宋鄭還的“桶金”是自己研發的好孩子童車,并申報了專利。之后宋鄭還一發而不可收拾,四功能的、多功能的各種童車源源不斷地被設計出來,他也過了一段靠賣專利生存的日子。直到在一次定貨會上,他設計的一款童車被炒到了15萬元的“天價”,宋鄭還才猛然意識到自己設計的東西是有市場的創新產品。于是他決定自己生產,好孩子品牌由此誕生。
走上創業之路后,好孩子曾多次遭遇“成長的煩惱”。對資金的渴求,使宋鄭還的視野和理念開始國際化,好孩子的幾次融資都選擇了海外資本,使好孩子得到了國際資本的認可,直接成就了好孩子在童車市場的霸主地位。
熟悉宋鄭還的人都知道,他平時不動聲色,是一位典型的謙謙君子,但在骨子里卻透著一股霸氣,這種性格在他的企業家生涯中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曾經因為太過強硬,被“很多人罵為秦始皇”,不過,宋鄭還敏銳的市場嗅覺讓人們開始慢慢佩服和敬重他。
如今,為了整合資源,宋鄭還正全力打造好孩子在全國的銷售渠道,除了自己研發的產品之外,他還取得了包括Nike Kids在內的12個全球一線兒童用品品牌在中國的代理權。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