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調查飲料漲價的背后原因
隨著通貨膨脹預期加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從能預防甲流的大蒜、辣椒,到現在的白酒,飲料,什么都在漲價,而對商家進行采訪,一致稱飲料漲價是成本增長壓力導致的,而實際調查卻發現,這只是借口,飲料漲價卻另有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在中國飲料行業,特別是可樂這樣的寡頭市場,終端產品漲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并沒有什么關系,不過是企業看到其他價格都在上漲,而產生的一種跟風行為。
因為日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財政部于近日聯合下發通知,決定于1月21日投放部分國家儲備糖,數量36萬噸,競賣底價為4000元/噸(倉庫提貨價)。國家儲備糖投放通過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電子網絡系統公開競賣,競賣標的單位為300噸,競買主體限于食品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席研究員陳晨認為,由于糖價繼續高位運行,國家不得不采取拋儲以穩定糖價,而這也是近段時間以來,國家第三次拋儲行為。一方面,國家拋儲將填補因市場需求帶來的缺口,導致糖價下滑;另一方面,這將給含糖類食品飲料企業帶來利好,糖價的下降將減輕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
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及傳訊部總監趙彥紅也表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由來已久,日常消費品價格的調整不會只考慮成本,還要考慮消費者是否買得起、樂意買等因素。
記者聯系了匯源、統一、娃哈哈等國內主要飲料企業,沒有聽到要跟進漲價的消息。娃哈哈銷售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沒有接到漲價通知,近會不會漲價還不確定。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