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業與幼兒用品融合加速
生產融合:瞄準1500億消費市場
正因為幼兒用品與玩具在功能、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先天共性,讓它們兩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與基礎。許多玩具廠商也把目標瞄準了這塊價值逾1500億元、且需求源源不斷增加的“大蛋糕”。
具有多年幼兒玩具設計與生產經驗的廣州東芭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建平認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玩具在國民經濟以及個人家庭中占的消費比重會越來越大。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對玩具嗤之以鼻,那就代表了他們的思想與物質水平是不夠發達的。
據了解,美國嬰童經濟中,玩具占到50%,而我國嬰童經濟中這一比例在5%左右,專家認為這屬于文化差異。玩具對美國孩子來說是一個生活必需品,他們在“玩”中學習和成長,而在中國,人們常常把學習和玩耍分割開來。受限于國人的慣性思維,玩具目前仍屬于“純消費品”,只有當“必需品”滿足后,才有“消費”的渴求。
不過,近年來國人正越來越多地受到西方現代文明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待玩具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這一切都在推動著幼兒用品與玩具融合的趨勢滾滾朝前。
羅建平表示:“現在的嬰兒,根本不愁是否有衣服來包裹他,有奶粉來喂養他,家長注重的是要給他們營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如果通過各種色彩斑斕、造型可愛的玩具打造出童話般的小屋,以一個很明亮的、賞心悅目的世界來迎接他們,與他們一起成長,那么這種環境會對他以后的性格培養、成長經歷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玩具與幼兒用品融合的趨勢以后會非常明顯。”對于融合市場的前景,羅建平表達了堅定的樂觀。
渠道融合:玩具可借鑒嬰幼行業
產品琳瑯滿目,幼兒衣、食、住、行、玩都能在里面得到滿足的幼兒用品店,同樣也是玩具銷售的一個渠道。這種銷售渠道的統一,正是幼兒用品與玩具相融合的一個重要形象體現。
在幼兒用品行業有著近20年經驗的廣州市世紀寶貝孕嬰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堅表示,他們嬰幼用品業界都很希望玩具能夠帶來銷售份額,但目前幼兒用品與玩具能夠很好結合的始終不多。“以我們的孕嬰用品店為例,純玩具產品在所有經營產品中占的比例大概10%,而且在幼兒用品店銷售的玩具還是那幾個“有限”牌子:百利威、皇室、費雪牌、奇智奇思、迪孚等。”
而在幼兒用品行業,企業往往在新產品推出之前,就已經把陳列、培訓、推廣等工作做到位。如日本的貝親品牌,自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每年都會做新品發布會。他們的業務員遍布全國,32個省市都有經銷商,每年都會對所有經銷商進行集中培訓,經銷商也要對下面的門店培訓,主要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培訓會上,訂貨會的耗時則比較少。
展會融合:嬰童用品及玩具同臺亮相
幼兒用品與玩具的融合不是單純的產業結合,而是經濟水平提高,人們消費意識轉變的產物,一些消費者正在體驗著兩者融合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自2000年以來,中國嬰童經濟便以年增長率超過30%的高速度在“奔跑”,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大國。每年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無疑,幼兒用品、玩具融合產業就是一塊散發著誘人香味的大蛋糕。
為迎合這一蓬勃發展的趨勢,為嬰童玩具企業搭建產品展示的平臺,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和行業發展,國內不少展會也將二者融為一體同臺展示。廣東省玩具協會明年將在廣州國際玩具及模型展中單列出來一個獨立展會──廣州國際幼兒用品展覽會,二者同期同地開展。力圖以全新的理念和優勢打造另一專業化的幼兒用品商貿平臺,廣州玩具展有無可比擬的三大優勢:
產區優勢 廣東是全國大的幼兒用品產地,占全國35%以上的份額,其產品影響廣泛,對中國市場起著性的作用,在產地辦展,不僅可云集全國的生產商、供應商,相互展示交流,而且借助展會產品聚集之機,將會吸引更多全國各地和海外的買家到會,共同尋求商貿合作的機會。
買家資源 廣州幼兒用品展從廣州玩具展中單列出來,是因為在玩具展中已擁有相當多的幼兒用品及展商作為基礎(如嬰兒推車、嬰兒床及用品、幼兒玩具等),同時每屆玩具展會又有大量的玩具與幼兒用品跨類的采購商觀展,這些都是舉辦更專業的幼兒用品展和擴大展會規模良好的基礎條件。兩個展會同期舉行,互補性強,對展商和采購商相得益彰。
辦展經驗 主辦機構廣東省玩具協會積累了豐富的幼兒用品供應商和廣泛的采購商資源,包括全國各地幼兒用品銷售連鎖機構的資源,其網絡渠道健全,并擁有高素質的展覽隊伍和20余年的辦展經驗。
這些優勢將幫助業界拓展更廣闊的海內外市場。
業內人士建議,如果玩具企業想打入國內市場,就必須擁有自己的銷售團隊與銷售策劃,才可能把服務做好.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