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市場一周要聞回顧6.29-7.5
看點一:“雅芳”涉嫌傳銷
如果說雅芳“賄賂門”留給消費者大義滅親的感覺,那么近日雅芳涉嫌傳銷一事卻留給雅芳(中國)有限公司不小的麻煩。事情發生在6月23日10時,哈爾濱市工商局南崗分局在接到舉報后,對位于紅軍街15號的雅芳(中國)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進行突擊檢查。檢查中,工作人員認為雅芳黑龍江分公司涉嫌傳銷,依法將該公司的電腦查扣并將部分公司文件拿走調查。消息一經傳出,引起了雅芳合作伙伴的廣泛關注。哈爾濱市12家“雅芳”專賣店聯合要求退貨,27日晚,專賣店店主將聯合退貨文件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到了雅芳總公司廣州總部,之后致電總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收到了郵件。
雅芳再次遭遇“退貨門”,影響不僅僅在哈爾濱一個地方。據悉,繼哈爾濱12家專賣店提出退貨后,武漢的部分雅芳專賣店店主們也蠢蠢欲動,并為大量囤積、退貨無門發愁。很顯然,此事對雅芳中國的震動不小,隨后雅芳中國發表聲明,表示:公司正在調查退貨事件,而是否涉嫌傳銷要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
作為個取得國內直銷牌照的外國化妝品企業,雅芳的中國之行走的似乎并不順利,各類不利事件也是頻出不斷。先是“賄賂門”事件,接著是“退貨門”,再到今天的“傳銷門”,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引起媒體和業界人士的關注和猜測。對于此次事件,《知識經濟·中國直銷》就提出這樣的看法:雅芳(中國)專賣店出現的問題,其實無關傳銷,其根源在于公司以業績為導向的市場政策。
看點二: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6月16日公布的《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征求意見稿,在日化行業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行業人士紛紛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指出:征求意見稿顯示,禁用語的囊括范圍相當廣,所有化妝品品牌均難幸免,如此大力度的整改,一時引起不小爭議,規定是不是太狠了?特別是那些以中藥、中草藥為立家之本的企業,一紙禁令,讓他們倍感焦急,如坐針氈。有消息傳出,上海家化已向有關機構呼吁對“中草藥”等標識放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到底只是一份意見稿。國家會不會禁止像“中藥”、“中草藥”這類用語出現在化妝品行業還是未知數。在這些未知數面前,一些民族企業依然雄心壯志,闊步向前。除了霸王高調上市外,也有消息稱,上海家化醞釀收購中小企業,繼續充實中草藥陣營。
看點三:丁家宜、協和之亂象
先講一下“丁家宜”,6月12日刊登了北京王女士質疑丁家宜護膚品標注問題的報道后,近日,又有一些消費者向中國質量新聞網記者反映,他們購買或使用的丁家宜產品均存在和王女士遇到的類似情況。于是,中國質量新聞網記者再次致電丁家宜服務部,丁家宜稱將改進包裝標注,但對責任話題態度曖昧。再說一下“協和”,中國有句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同理,企業、品牌名聲大了也會令人感到擔憂。近日,“協和”就披露自己被“違協和”糟蹋,山寨版的協和為數不少。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