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護膚品品牌情況調查
盡管美國強生、德國NUK等洋品牌幼兒護膚品接連陷入“質量門”事件,但來自消費者的反饋稱,洋品牌幼兒護膚品市場占有率仍然超過六成。
為了解消費者對中國幼兒消費市場的評價及消費偏好,北京艾索兒童咨詢有限公司通過新浪網親子頻道刊登問卷,在全國3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幼兒消費市場調查,回收有效樣本1.36萬份,被調查者中,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1萬元以上的都有分布,主體部分家庭月收入在2000-6000元之間的參與者占總人數的55.7%。
近日,北京艾索兒童咨詢有限公司發布了這份“中國幼兒消費市場年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消費者信賴的幼兒護膚品品牌前十名中,8名為洋品牌,國產品牌僅有2名。
80%消費者更看重產品質量
受洋品牌“質量門”事件波及,消費者對幼兒護膚品質量安全問題格外關注。
4月19日,記者在北京宣武門附近的沃爾瑪超市采訪時了解到,雖然很多消費者并沒有使用此次“質量門”事件涉及的產品,但是家長們仍然擔心其他品牌的產品是否也存有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73.9%的消費者對幼兒護膚品的產品質量有所擔憂。
與此同時,消費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理性和自我保護意識。本次調查也顯示,在選購幼兒護膚品時,考慮產品質量可靠、安全健康因素的消費者比例都超過了80%;產品是否無刺激、天然成分含量以及有效期等因素消費者關注度分別為75.9%、67.2%、62.3%。
洋品牌仍占六成市場
與洋品牌頻發“質量事件”相對應的,卻是其高達60%%的市場占有率。“中國幼兒消費市場年度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過去一年曾購買強生的比例較高,位居位。而貝親緊隨其后,購買比例也超過四成,相對其后的品牌,也有較強的優勢。位居第三到第十位的品牌依次是郁美凈23.7%、愛得利14.7%、NUK14.6%、喜多12.2%、新安怡10.4%、孩兒面8.4%、Carefor(愛護)5.9%、日康5.2%。
長期以來,國內龐大的幼兒護膚品市場一直為國外品牌所壟斷。特別在高端市場,洋品牌占據的優勢。“目前市場上的幼兒護膚品價格,國外品牌比國內的本土品牌高3到4倍。”一位專業人士向記者介紹說,盡管洋品牌價格高,但其在專家和消費者心目中依然占據著“主角”地位。在“中國幼兒消費市場年度調查”中一項消費者信賴的護膚品品牌調查顯示,有五成以上消費者選擇了貝親等洋品牌。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幼兒護膚品在一線城市一直呈現“就高不就低”的消費特點,“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多,家里就這么一個寶貝,許多家長都是全力保證其健康的,自然舍得在幼兒用品上花錢。”同時,該人士表示,在幼兒產品的購買決策中,“品牌”因素所占比重很大,所以市場集中度會很高。
本土品牌“缺席”
記者在北京部分超市實地調查中了解到,雖然一些消費者想暫時停用強生的產品,卻很難在貨架上找到更多的選擇。甚至有消費者表示,“國內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品牌可以選擇,更何況,國際知名品牌都有問題,國產的小牌子就更不可信。”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洋品牌一般生產歷史都比較長,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消費者在心理上對洋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度。”
與此同時,該人士強調,近洋品牌陷入“質量門”事件,并不代表本土品牌就有機會。國內品牌有沒有機會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產品能否做大關鍵在于產品本身的品質以及國內市場需求。
但不管怎樣,洋品牌“質量門”事件對于國內化妝品市場走勢仍然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業內專家認為,影響先體現在事件對于消費者的心理、品牌認知、購買行為產生的作用。
先,消費者對化妝品的安全性重視,增大對環保與健康的要求。另外,消費者對于平等溝通的要求、售后服務的要求急劇提高。
消費者關注幼兒護膚品的產品質量及安全問題,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以及產品選購傾向。本次調查也顯示,隨著家庭月收入的提高,信賴貝親、NUK、新安怡等品牌的消費者比例明顯提高,而信賴愛得利品牌的比例在降低。對強生品牌的信賴比例方面,也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呈現下降趨勢。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