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展會運作情況考察和思考
近期,省外經貿廳組織部分市外經貿局負責展會組織工作和財政部門負責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管理工作的同志赴德國進行了培訓和考察,了解了境外展覽業發展的手資料,對于今后指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很有裨益。
一、德國展覽業的基本情況
德國展覽業非常發達,市場化運作相當成熟。一是表現在總體規模大,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強。在過去5年中,在德國舉辦的國際性展覽會每年近150個,吸引世界各地17萬家參展商,其中歐盟國家的參展商占52.6%,居位,來自亞洲的參展商占25.6%。吸引參觀商1000萬人次,其中歐盟國家占58%,其他歐洲國家占23%。2004年,展覽業營業額25億歐元,參展商和參觀商每年為德國展覽會支出100億歐元。展覽會為交通、旅游、酒店、餐飲等行業帶來約250億歐元的經濟效益,保障了25萬人的就業崗位。展覽會已成為德國服務業的重要支柱和促進對外貿易的有效手段。二是展覽中心規模大,設施先進。目前,德國共有25個大型展覽中心,室內展廳總面積264萬平方米,室外展覽場地100萬平方米。全球大的5大展覽中心有4家在德國。世界前10家營業額大的展覽公司中有5家在德國。現代化的會展中心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技術設施,為德國展覽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保障。三是知名展會多,吸引力強。全球150個世界的行業展覽會中,有三分之二在德國舉辦。負盛名的有漢諾威計算機博覽會、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科隆五金展、柏林國際旅游博覽會、慕尼黑國際建筑機械博覽會、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法蘭克福家用紡織品展覽會等。這些世界展覽會是企業樹立形象、發布新產品和未來發展趨勢、與客戶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平臺。四是展會的國際性、專業性越來越強。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德國展會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國外參展商和參觀商的比重均超過50%。外國參展商特別是亞洲參展商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從展覽內容看,為了適應國際分工越來越細的實際需求,展會的內容也越來約具體,專業化傾向日趨明顯。
德國展覽業之所以發達,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德國地處歐洲中心地帶,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二是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德國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展覽業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財力。重要展覽城市的大型展覽館都是當地政府出資修建,然后移交國有展覽公司管理運營。法蘭克福、紐倫堡、杜塞爾多夫等展覽公司都是國有公司,都管理著當地規模大、設施先進的展覽館,這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展覽公司的運營成本。三是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德國制造業非常發達,很多領域處于地位,加上巨大的消費市場,為德國展覽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四是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展覽公司和國際展會。能給參展商和參觀商提供一個高質量的貿易交易平臺。
二、幾點思考
德國會展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先,會展經濟是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方面,政府應該有重點地加大投入,優先發展重點城市的會展經濟。與世界上大的展覽公司相比,德國展覽公司有其獨特之處。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德國的重要展館全部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資興建,主要展覽公司也由政府控股,實行企業化管理。這些展覽公司既是展覽中心的管理者,又是許多大型博覽會的舉辦者和實施者。如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既是法蘭克福展覽中心的管理者,又組織舉辦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等100多個展覽會。年營業額超過3億歐元的著名展覽公司。會展經濟的高度發達,為德國的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我省青島、濟南經濟比較發達,具備了一定的會展經濟發展的條件。可以借鑒德國的一些做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理順體制,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帶動服務業和外項型經濟的大發展。其次,充分利用德國眾多的展會資源,積極開拓歐洲市場,帶動我省優勢產品擴大出口。德國眾多展覽會適合我省企業參加的展會,主要有科隆食品展(單年)、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法蘭克福家用紡織品展覽會、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科隆五金展等。這些展覽會都是世界展覽會,實際展覽效果非常好,攤位相對緊俏,應該強化與上述展覽公司的聯系與溝通,爭取為我省企業爭取攤位數量,支持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參加這些展覽會。再次,積極引進先進的展會管理理念,用規范的市場化規則,提升和促進我省展覽業水平,特別是國際性展會運作的水平和質量。鼓勵我省展覽公司與世界著名展覽公司的合作與聯系,挖掘現有資源,爭取在農產品、家用紡織品兩個方面與世界著名公司合作辦展方面取得突破。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