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生活環境和民眾飲食的改變,嬰童過敏問題日益普遍,成為社會性問題。數據顯示,根據《兒童過敏基因檢測白皮書》估算,中國過敏兒童(7歲以下)總量超過2100萬人,每年新增過敏新生兒超過600萬人。0-3歲嬰幼兒過敏發生率高達41%,相當于每5個嬰幼兒中就有2個存在過敏問題。其中,牛奶過敏占比約為2.5%至7.3%(0-24月齡嬰幼兒食物過敏檢出率),牛奶蛋白成為3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過敏食物。
過敏問題高發背景下,低敏需求推動水解小分子奶粉成為市場新寵,牛奶水解蛋白憑借其易吸收、低敏的特性迅速崛起,而羊奶粉作為傳統低敏替代品,雖因天然蛋白結構差異(如αs1-酪蛋白含量較低)具有一定優勢,但在深度低敏技術競賽中漸顯乏力。
那么,羊奶粉是否需跟進技術升級以應對競爭?
蛋白下的競爭
牛奶蛋白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牛奶蛋白的異常反應。
牛奶中主要過敏原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如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這些蛋白質具有高度穩定性,耐熱、耐消化,可能完整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引發免疫反應。而嬰幼兒腸道通透性較高,大分子蛋白質易穿過腸黏膜,從而增加過敏風險。而水解小分子蛋白通過酶解工藝將大分子蛋白切割為小肽鏈,降低過敏原性,提升吸收率,直擊消費者對低敏+好消化的核心需求。
例如,雀巢超啟能恩、伊利金領冠托菲兒敏護等產品通過分“階水解肽科技”等技術搶占市場。雀巢、伊利、宜品乳業等通過特醫食品(如深度水解乳清蛋白+HMO配方)覆蓋中重度過敏群體。國內羊奶粉頭部—宜品乳業旗下宜品特醫,在今年3月推出國內首款添加HMO的特醫食品系列:怡貝深敏&怡貝深度,以HMO+Bb-12組合配方,填補國內HMO特醫食品的空白。
宜品乳業也即將亮相5月14-15日于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NBM母嬰&營養健康創新展,展位號是D28,更多產品歡迎到展會現場了解交流。
羊奶粉因蛋白質結構與牛奶不同(如αs1-酪蛋白含量更低),天然具有低敏特性,曾被視作牛奶過敏的替代選擇。
盡管這一優勢明顯,為何市場上卻鮮見水解羊奶粉產品?
是挑戰也是機會
第一,技術壁壘與原料瓶頸的雙重制約
羊奶粉雖因αs1-酪蛋白含量僅為牛奶的1/3—1/4,具備天然低敏優勢,但水解羊奶粉的產業化進程卻面臨顯著阻礙。一方面,羊奶蛋白的酶解工藝與牛奶差異巨大,需開發專屬水解酶和工藝參數,現有技術無法直接遷移,導致研發投入高、周期長;另一方面,全球羊奶產量僅占牛奶的2%,優質羊乳清蛋白等核心原料更為稀缺,規模化生產面臨原料供應的穩定性挑戰。這兩大瓶頸共同制約了水解羊奶粉的技術突破與產能釋放。
第二,市場動力不足與成本壓力的雙重擠壓
盡管技術瓶頸存在,水解羊奶粉的市場推廣仍受限于消費者認知與成本效益的雙重矛盾。消費者普遍認為普通羊奶粉已足夠"天然低敏",對進一步水解的需求認知不足,企業缺乏動力突破"夠用就好"的市場現狀;從成本端看,羊奶原料成本已是牛奶的3-5倍,疊加高研發投入的水解工藝,將進一步推高產品定價,削弱市場競爭力,市場接受度存疑。
這種需求端動力不足、供給端成本承壓的困境,是導致水解羊奶粉長期處于空白領域的主要原因。目前,相較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嚴格監管和高門檻,寵物羊奶粉領域已出現少量水解產品。
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
是否可以:在羊奶天然低敏特性的基礎上,通過深度水解技術進一步降低致敏性,打造"天然低敏+深度水解"的雙重優勢,打開差異化競爭新賽道通過技術創新構建競爭壁壘。本刊認為,在嬰幼兒過敏問題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提前布局的企業有望在細分領域獲得定價權和市場份額主導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