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重磅發布,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奶業振興再添政策引擎!疊加2024年出生人口止跌回升、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市場活力,乳制品與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下簡稱“嬰配粉”)行業迎來多重利好。
PART.01
政策紅利:
中央一號文件為奶業振興注入“強心劑”
奶業振興戰略升級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肉牛、奶牛產業紓困,穩定基礎產能”,首次將奶業紓困寫入頂層政策框架。同時,文件強調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推動鮮奶消費,進一步強化本土優質奶源的消化能力。例如,修訂《滅菌乳》國標,禁止高溫滅菌乳中添加復原乳,倒逼企業使用原生奶源,提升產品品質。
技術創新驅動“農業新質生產力”,全產業鏈優化與監管強化
政策要求完善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鏈條質量監管,2023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100%,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對標歐盟標準。此外,優質乳工程覆蓋全國41家企業,國產巴氏奶乳鐵蛋白含量4年增長近4倍,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些乳企開始向上游牧場拓展,通過自建牧場、收購牧場等方式,實現奶源的自給自足,降低對外部奶源的依賴,提高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可控性。例如,新希望乳業近年來不斷加大在牧場建設方面的投入,先后在四川、云南、河北等地建設了多個現代化牧場,實現了奶源的優質供應。同時,乳企也向下游延伸,加強對終端市場的掌控,通過發展自有品牌專賣店、電商平臺等渠道,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此外,乳企還積極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
PART.02
人口拐點:
出生率回升為嬰配粉市場點燃“希望之光”
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終結7年連降
這一數據較2023年增長52萬,直接拉動嬰配粉剛需市場擴容。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年復合增長率超10%。
消費升級推動高端化、功能化趨勢
新生代父母對科學育兒的重視,催生高端嬰配粉需求。DHA、益生菌、有機配方等產品占比逐年提升,高端市場增速達15%以上。國內品牌如飛鶴、伊利通過“母乳化配方”創新,逐步打破外資壟斷。
區域下沉與渠道革新
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市場滲透率不足50%,但電商下沉與母嬰店擴張正加速填補空白。2025年線上渠道占比預計突破40%,形成“線下體驗+線上便捷”融合模式。
PART.03
市場動能:
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行業活力
資本與政策雙輪驅動
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奶業全產業鏈,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奶源基地建設,促進家庭牧場與規模化養殖協同發展,以及在其他關鍵環節的積極投入,奶業全產業鏈將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局面,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
品牌競爭格局重塑
政策嚴控配方注冊門檻,淘汰中小產能,行業集中度提升。在品牌競爭格局上,國產品牌憑借對本土市場的深入理解、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伊利、飛鶴、貝因美等國內品牌,市場份額總和超過60%。國際品牌如惠氏、美贊臣等,則通過強化研發和高端定位,在高端市場保持著一定的優勢,占據約30%的市場份額。隨著行業的發展,政策壓力促使中小企業逐步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前十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已超過 75%。
國際化與本土化并進
國產奶品質提升降低進口依賴,2023年大包粉、嬰配粉進口量同比減少25%、16%。同時,國內企業通過跨境并購(如蒙牛收購貝拉米)布局全球供應鏈,實現“內外雙循環”。
PART.03
未來展望:
乳業與嬰配粉的“黃金十年”
奶業振興趨勢:2025年奶類產量預計突破4500萬噸,低溫鮮奶、奶酪等細分品類增速超20%,消費結構從“喝奶”向“吃奶”轉型。
嬰配粉市場爆發:政策規范+人口紅利+消費升級三力共振,行業將迎結構性增長,功能化、個性化產品成主流,國產替代持續深化。
2025年,乳業與嬰配粉行業站在政策、人口與市場的“風口”之上。無論是奶農、乳企還是投資者,唯有抓住技術升級、消費趨勢與政策導向,方能在這片藍海中乘風破浪!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