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頭已經快數不過來這是貝因美近來的第幾個漲停了。10月下旬以來,這家以“育兒專家”“親子顧問”為品牌定位的嬰童企業,在政策利好、業績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下,徹底放飛了自我。
今天上午開盤,貝因美的股價很快就封上了漲停板,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貝因美股價整體呈現一路飆漲的態勢,而“漲停”似乎成了家常便飯。
很多人,包括股吧里的一些投資者都感到驚訝:為什么起飛的是貝因美?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剖析一下這背后的邏輯。
上半年表現優秀,前三季表現更優秀
今年上半年,貝因美營收凈利潤雙增長,且同比明顯提速了。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貝因美單季營收6.7億元,同比增長16.59%;凈利潤2025.65萬元,同比增長294%。
第三季度的卓越表現,讓貝因美今年前三季度跑贏了大盤。今年1-9月,貝因美營收20.87億元,同比增長8.91%;凈利潤7179.36萬元,同比增長45.3%。
對于一家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主的企業來說,這個業績表現放在全行業都是非常硬核的,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這也是資本市場投資者最為看重的,他們看的不僅是現在的發展質量,更看重接下來的發展潛力,而貝因美,憑借自身優異的表現贏得了投資者的認可,同時也為嬰配行業傳遞了信心。
貝因美創始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家謝宏認為,真正的牛市,來自于經濟的增長,來自于企業的盈利,來自于實業家們真金白銀的信心。
消費回歸理性,行業發展回歸理性
這兩年,消費者的錢袋子開始收緊,購買決策更趨理性,這也就是所謂的大環境。
根據的專業研究,而對于嬰童行業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喧囂,如今消費者和全行業都開始回歸理性: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概念、賣點,不再一味地認為“貴的就是好的”,寶爸寶媽們更加注重產品的科研創新以及生產企業的匠心和責任心了。
記得謝宏曾分享過,他當時要建生產基地的時候,先后去韓國、日本、美國和歐盟去學習,只有歐盟敞開了實驗室,但也只能看到表面,韓國只能隔著玻璃看外包裝車間,日本只讓看了廠房模型,美國那里也只看到了外包裝車間,核心配料車間和實驗室根本不讓看。
謝宏深受打擊,回來后決心“靠自己”,他依據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完全原創,按照一體化設計建設真正的、標準技術體系的、先進科學的工廠。
30多年來,貝因美研發團隊獲得了40余件國家專利,承接多項國家級計劃重點研發項目、省市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在國內外發表了100余篇專業論文,更是自創和實踐著小貝“智”造方程式:科學配方+國際標準化體系+“智”造技術=貝因美世界級工廠!
所以,我們看到,貝因美曾一口氣包攬了從0001到0009的嬰配奶粉配方注冊號,在生產和研發上如果沒有兩把刷子,這些肯定是無法做到的。
2024年8月,貝因美與生物科技領域領軍企業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匯聚國內優秀的科創團隊,與我國一線著名合成生物學專家共同合作,研發更適合我國營養食品產業需要的關鍵營養素,其中重點發力重組人乳鐵蛋白研發。
謝宏和貝因美人堅信:從小喝國產奶粉長大的孩子,會對祖國有著天然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所以,在為中國寶寶提供更好的嬰童食品這條道路上,貝因美“有底氣一直走下去”。
政策利好不斷,奶粉行業冬去春來
2024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對外發布。文件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4方面提出13條具體舉措,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這也意味著政策推動下母嬰需求有望快速釋放,產業鏈發展有望提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教授楊凡認為,《若干措施》聚焦家庭育兒方面的痛點難點,重點解決生育養育的急難愁盼問題。例如,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等措施,回應“不好生、不好帶”的問題,使家庭在生育、養育兩個階段都能獲得服務和支持;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回應“養不起”的問題,努力降低家庭在生育、養育、教育方面的成本,減輕家庭的育兒負擔;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措施,回應“不想生”的問題,積極構建新型婚育文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石智雷認為,《若干措施》將生育權益作為重要考量,設身處地為居民著想,確保育齡群體“懷得上”“孕得優”“生得好”“養得起”。
根據專業研究,貝因美是A股中少有的以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童食品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近來一系列政策利好出臺后,在資本市場,投資者很容易就找到貝因美這家專注于嬰童產業的投資標的。這也是行業回暖、政策利好不斷的情況下,貝因美被持續看好的原因之一。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