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的乳品市場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受多種因素影響,原奶供應過剩導致奶價下跌,而消費者對乳制品的需求相對疲軟,這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種情況,乳品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各種應對策略,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乳品企業正在通過調整奶牛存欄量以適應市場變化,優化資源配置,也在加大對乳品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力度,通過創新產品種類和提升產品質量來吸引消費者,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國家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乳品市場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積極措施來幫助市場。最近,國家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鼓勵使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這一政策有望促進液態奶消費的提升,從而對穩定奶價產生積極影響。
其實乳品市場的價格波動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征。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谷期后,隨著消費者對生鮮乳需求的恢復,預計市場將逐步理性,奶價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穩定周期。
Section 1
政策推動
6月24日,據國家發改委官網,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旅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以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其中特別提到了促進制定乳制品產業相關標準、鼓勵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等措施。
《措施》的發布為乳制品行業帶來了政策上的利好,乳制品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于提升乳制品的整體質量,增強市場的消費信心,促進乳品消費復蘇。在原奶供應過剩的背景下,不少乳企選擇進行大面積噴粉,而鼓勵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將促進生鮮乳的需求增長,減輕原奶供應過剩問題。
《措施》還就嬰幼兒、老年人群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提出相關措施,包括拓展銀發消費新場景,積極發展育幼消費。嬰幼兒和老年人群也是乳品市場的重要消費群體,相關消費場景的拓展也可以為乳制品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相關乳企可以針對這類人群進行差異化的產品布局,通過滿足嬰幼兒和老年群體的乳品需求,促進乳品消費的增長,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
除了鼓勵生鮮乳的應用拓展,此前發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現階段的乳品市場中,鮮奶符合乳制品升級需求,更容易實現高端化和差異化。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5 年,中國鮮奶市場規模將達到 571.6 億元,鮮奶市場規模的擴張可以帶動優質奶源的需求增長,也可以促進奶價的回漲。
政策的推動對于鮮奶需求增長和乳品消費復蘇起著積極作用,也為乳企提供了解決奶源供應過剩問題的思路,隨著乳企對國家政策的響應,乳制品行業的發展態勢還將更加積極,促進奶價的復蘇。
Section 2
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
提升鮮奶利用率
現在一些液態奶會應用乳粉來進行產品生產,從電商平臺查看液態奶產品,市場中部分調制乳和乳飲料都以乳粉為原料進行生產,尤其是乳飲料這一品類,產品配料表前三大多為水、乳粉和白砂糖。對于乳企來說,乳粉的應用在成本上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但是隨著整個行業對品質提升的追求和政策上的推動,生鮮乳的應用也會隨之變高,并且目前生鮮乳的市場供應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使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可以提高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和自有牧場的成本損失。
與乳粉相比,生鮮乳的品質和口感都相對更高,有利于提升液態奶產品的品質和口感。在政策的推動下,生鮮乳的應用增加將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原料的升級也可以促進乳制品向高端化方向發展,為產品增加賣點提升競爭力,不僅能夠提高原奶的利用率,還能提高產品的價值。
隨著健康飲食的觀念不斷提升,現代市場對于飲奶的認知也在逐漸深入,對于乳制品的營養化要求也會隨之提高。現在我國的人均飲奶量已經有所提高,但仍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乳品市場還有很大拓展空間。推行使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符合乳品市場的營養化、高端化發展趨勢,有助于推動乳品行業的品質升級和規模拓展。
推行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可以大大提升鮮奶的用量,解決供大于求的現狀。現在原奶價格下行,奶價趨近于歷史低點,相關乳企可以把握時機進行產品升級,根據乳品行業的發展規律,隨著原奶應用量的增加,奶源過剩問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未來原奶價格也將有所回漲。
Section 3
三年一周期
是否能步入上漲階段?
乳制品行業內不斷延續著“缺奶-漲價-養牛-過剩-殺牛-缺奶”的周期性,奶源過剩屬于階段性現象,一段時間后就會有所好轉。此前我國乳品行業在2014年經歷了奶價持續下跌,數據顯示,2014-2018年奶價一路下降到3.75元/KG,降幅超10%,其后在3.47元/KG的低位波動,直到2018年奶價開始觸底反彈。
2022年至今,奶價又處于下行階段,截止到2024年6月,我國奶價仍在走低,寧夏奶產業協會數據顯示,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3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6%,同比下跌13.5%。從行業的奶價波動周期來看,馬上要步入三年周期中的上漲階段了,有行業內人士預測在今年年底奶價會有所改善,不過奶價的波動是否會按照行業內預計的趨勢發展還需要具體分析。
乳制品行業這種周期性波動主要受到奶源供應、市場需求、養殖成本以及政策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奶源過剩主要是由于前期受奶業振興政策吸引,奶牛存欄量穩步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奶牛存欄1160.8萬頭,與2021年相比增長6.1%,自2018年以來奶牛存欄增長大幅提高。
同時養殖技術的提升也提高了單產水平,導致牛奶產量持續增長。然而國內乳制品需求卻呈現疲軟狀態,需求的增長遠遠跟不上供給的增長,導致了階段性奶源過剩的現象。
現在乳企和牧場也在進行養殖結構的調整,逐漸壓縮奶牛的產能,奶源供應會逐漸趨于平衡。國家政策也在對乳制品行業進行扶持,出臺了促進鮮奶消費、鼓勵生鮮乳應用拓展等方面的政策,促進乳制品消費的復蘇。
認知&淺評:雖然當前乳制品行業面臨階段性奶價下行的挑戰,但國家已經出臺了有利于乳制品行業發展和產品品質提高的政策,在政策的推動下,乳品消費將會復蘇,乳企和牧場也在合理控制產能。在行業整體的共同努力下,奶價將會迎來回暖階段。從行業規律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奶價將會有所回升,不過預估結果能否實現還要在于乳企的產能調整、產品升級、促進消費等多方面的具體實施。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