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三十次年會在長沙召開。本次大會以“打造乳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乳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相關政策措施,釋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等內容作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開幕式現場
來自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國內國際的乳品企業代表,地方優秀骨干企業以及乳業相關行業的企業、機構代表,產業鏈相關人士參加了本次大會。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劉美菊主持開幕式
大會同期還舉辦了“乳業經濟發展論壇”“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論壇”“奶酪技術與市場發展論壇”“乳業數智化發展論壇”“益生菌和發酵產品發展論壇”“乳業標準法規發展論壇”“乳制品檢測新技術新方向論壇”等14場專業論壇。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 劉超主持論壇
品質堅守與創新并行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
面對充滿變化的乳業市場環境,是創新給了中國乳業迎難而上的力量。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從去年至今,我國乳業面臨著原料乳過剩、消費預期轉弱、內需不足、生產成本增加,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等問題,造成行業發展速度減緩。“即使在這種形勢下,我國乳業2023年依然實現了正增長。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升級的推動,我們堅信中國的乳制品市場需求增長的形勢不會改變,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乳制品行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市場競爭日益劇烈,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監管也越來越嚴格,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發展乳業新質生產力,如何以創新引領行業,擺脫傳統的增長方式,讓既傳統又現代的乳制品產業成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先進生產力的現代化產業,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競爭力,更關乎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一池春水”,乳業高質量發展才有“源頭活水”。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食品司標準處處長齊小寧表示,當前,隨著人民群眾營養健康需求和膳食結構的改變,消費者對乳制品的需求、產品安全和營養品質有著更高要求,這就需要從健康優先角度瞄準國民營養需求和消費行為的變化趨勢,加強產品的創新和技術研發,生產出更加符合國民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推動食品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推動形成食品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食品的生產、消費、營養、健康協調發展。
▲國際乳制品聯合會(IDF)主席Piercristiano Brazzale
創新引領發展,在國際乳品聯合會主席Piercristiano Brazzale看來,中國乳業正在通過創新和技術快速發展,中國乳制品產業的轉型令人驚艷,根據IDF發布的《2023版世界乳業形勢報告》來看,盡管中國在2022年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2022年年底,中國原料奶產量仍然實現了6.8%的增長,這種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中國企業對創新和技術的“熱情”。
創新是乳業發展的引擎
對乳品企業而言,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應需而變并不容易。但在壓力之下,企業積極創新,努力找到自己新的發展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任發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表示,面對乳品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要將乳向乳成分的精細化加工與利用發展,這是產業發展的新方式、新賽道。“新質生產力賦能乳業高質量發展,所有的企業都要考慮在新場景、新產品、新模式上去下功夫。同時,要考慮在消費人群特定的場景、特定的營銷渠道去開發功能健康的產品。”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勝利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在乳業經濟發展論壇上就當前中國奶業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做了細致的闡述。李勝利表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面臨巨大的奶源過剩壓力,部分300—600頭養殖場將面臨退出的壓力,目前需要靠奶牛養殖業自身放慢速度,調節供過于求的局面。“中國奶業是朝陽行業,政府高度關注,遇到的問題也是在發展中的曲折,需要結合長短期政策和技術措施解決當前和深層次問題。”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 宋昆岡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表示,近年來,我國乳制品市場呈現出結構性過剩與短缺現象,即液體乳市場飽和,而干酪、奶油、原料乳粉、乳清制品卻基本全部依賴進口,導致行業發展速度放緩。宋昆岡建議,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優化產品結構,優先考慮成人配方、功能配方的奶粉;功能強化調制乳;功能更加明顯的益生菌發酵乳、活菌常溫發酵乳,以及發展乳清、原制干酪等產品,替代進口。
此外,宋昆岡也強調,乳制品生產企業要與奶畜養殖企業做好溝通協調,原料奶的增長應與乳制品消費市場的擴大相協調、相匹配,提升奶畜養殖的計劃性。奶畜養殖的經營理念不片面追求高產,而是飼養成本與經濟效益相協調,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就地解決飼草飼料,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 劉春喜
面對當前乳業發展大環境,提升消費成為推動乳業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而高水平且穩定的消費需求,需要市場主體創造更為豐富的消費供給。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春喜看來,乳業面臨的環境復雜多變,如產業競爭力不強、養殖加工發展不平衡、出口增速放緩、貿易壁壘增多等問題。在此背景下,以新質生產力為牽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提質增效,成為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大勢所趨。“多年來,伊利將創新作為驅動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依托全球領先的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形成了‘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杯奶酪’的創新鏈路,并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變成產業鏈的‘新應用’,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提質的同頻共振。”
▲蒙牛集團執行總裁 李鵬程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鵬程表示,打造乳業新質生產力,要在研發創新、數智轉型、綠色發展、開放共享四個維度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要打造更營養的乳業。為消費者研發更營養的產品,提供更健康的支持。滿足消費者需求,突破行業困境,創新才是真正的破局之法;我們要打造更智慧的乳業。數智化轉型是乳業實現效能飛躍、商業模式變革的必由之路;我們也要打造更可持續的乳業。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中國乳業要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踐行者,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我們還要打造開放共享的乳業。在當前的環境下,尤其需要各位同仁團結合作、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澳優乳業執行董事、行政總裁 任志堅
憑借科技“硬實力”,新的市場發展格局正在構建。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任志堅表示,澳優一直在積極探索“差異化競爭”和“高質量發展”之路。依托在全球研發、生產和供應鏈端的戰略布局優勢,澳優在產品研發、生產工藝及品質控制等方面正持續精進,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營養健康需求。
在美國乳品出口協會全球原料營銷資深副總裁尼薇琪看來,盡管2023年對中國乳業而言非常困難,但是中國乳業憑借強大的韌勁,不斷尋找著應對挑戰的方法。“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消費者對乳制品價值的認知,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這些因素也在推動中國乳業市場的發展。”
當前,全球乳制品消費增速放緩,“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疲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乳制品的購買,或促使消費者購買更加便宜的產品。”法國國家乳制品行業協會經濟事務總監周然表示,“2024年,由于支付給奶農的價格比較低,出口國家和地區生鮮乳的生產可能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國際市場上乳制品的價格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市場對于乳制品的需求。”
從長遠來看,乳業市場發展的后勁,既源于“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基業長青,也源于“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活力迸發。乳品市場創新的背后,離不開一批走在前沿的企業。無論是從無到有的原創性、顛覆性技術,還是穩定、高質、規?;墓I應用,企業的每一次創新突破都為乳品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對中國乳品市場來說,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也是不變的第一發展動力。相信在新質生產力不斷蓄積的未來,中國乳業能夠不斷爆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彰顯出中國乳業經濟的強大韌性。
▲乳業經濟發展論壇現場
▲奶酪技術與市場發展論壇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