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發展少不了政策上的推動,頭部品牌的帶動、各大品牌的創新推動等,隨著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活等觀念的普及,不少乳企早已將目光放到此方向,小到從包裝的減材低碳,大到建設低碳、綠色工廠,打造自身品牌形象的同時,也在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的發展。
“先行者”既有優勢,也有難點,優勢在于在行業內、消費者心中形象能夠有更好地樹立,難點在于現在的消費市場并沒有達到對于低碳、綠色高關注度的程度,可能有極少數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對此有所關注,所以還需要行業和頭部乳企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市場教育上進行持續投入。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的1488家綠色工廠中,伊利、蒙牛、君樂寶、飛鶴、新希望、皇氏集團、卡士乳業、小洋人等眾多乳企紛紛入選。
其中幾家頭部乳企的多個工廠入選了2023年度綠色工廠,乳企現在對于綠色、低碳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主要是因為國家政策的推動和規范,碳中和理念已然成為了各個領域發展的方向。
比如某品牌在2022年于線上發布了其中國市場碳中和產品——有機奶粉,該有機奶粉宣稱獲得了全球權威環保機構South Pole授予的碳中和產品證書。
該品牌還提出了“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多項減碳行動和高質量碳抵消,實現了全鏈路碳中和。所有生產過程減少人工干預,采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包裝蓋與勺均使用植物基材料,對全鏈路進行碳足跡測算,在減排的基礎上,還參與支持了貴州大型植樹造林項目,通過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抵消碳足跡。
另一頭部乳企也是于2022年,旗下有機奶粉獲得全球知名國際檢驗認證集團——必維集團頒發的碳中和核查聲明,正式成為“零碳”產品,同年3月該企業旗下工廠還獲得了“零碳工廠”認證。
從源頭開始,該企業嚴選專屬有機牧場,實現種養一體,在“綠色工廠”中進行產品生產,并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并且該企業還表示未來還將采用“再生紙包裝箱”進行產品包裝,減少伐木,助力綠色環保發展。
低碳布局是現在乳企的布局熱點之一,但是國內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綠色發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僅是行業內的重視度程度上,也很少有消費者去關注到如此深層次的布局和理念,這還需要頭部品牌來帶動綠色、低碳趨勢的發展,未來此趨勢必然成為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只是需要時間。
口號發布出來容易,但是真正能夠實現低碳環保,入選綠色工廠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對于企業而言需要進行大規模投入,首先就是資金的投入。
比如某頭部企業投入9000萬元人民幣用于鍋爐改造,更換為污染更小的天然氣鍋爐;并通過余熱回收、熱泵等一系列綠色技術,提高工廠的能源利用效率,而后在綠色生產部分的投資就達到了1.5億元,先后實施節能項目103個,節約用水量約77.879萬噸。
除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外,另外就是入選綠色工廠的標準也比較高。根據《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稱為綠色工廠。
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分為“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要求”,其中基本要求是一票否決項。申報的工業企業應依法設立,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質量等事故。要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經濟效益,在全市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年銷售收入一般在2億元以上。
這一門檻是很高的,現在只有個別頭部乳企有所布局,能夠獲得綠色工廠只是低碳發展的一部分,想要全部低碳還有好多提升空間。大到工廠、牧場的環保布局,小到包裝的綠色環保,相對而言都要比普通模式花費金額要大,但是對于長期發展而言,是降低成本的布局。
根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發布的報告稱,成本是購物時考慮到環境的一個關鍵障礙。近30%的消費者認為購買環保產品會更貴。不過,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愿意為解決塑料垃圾(64%)、海洋污染 (63%)和食物垃圾(62%)等全球問題的食品和飲料產品支付額外的費用。
根據《2022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顯示,是否了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26.41%了解知道具體內容,有53.34%大體知道、但不了解詳細內容,有14.07%聽說過,有6.19%完全不了解。
在國內市場中,大多數消費者主要關注點在產品賣點上,對于產品或是生產工廠是否低碳環保是鮮少關注的,所以在這方面企業還有很長的消費教育要做。可以從低碳發展、綠色工廠所生產出的產品品質會更有保障來進行宣傳,才能更好讓消費者接受,也能容易接受。
隨著政策上對于可持續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頭部企業的推動,可持續發展必然會成為乳制品市場中的趨勢,是企業建設品牌護城河的方式之一。除了能夠獲得品牌知名度外,綠色工廠的獲得還有政策上的福利。
比如入選國家綠色工廠并獲得綠色工廠牌照,可作為企業環保的保護傘,享受環保免檢,冬季不限產等好處;享受國家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省級、市級獎勵資金,企業最終可得到獎勵資金可達幾百萬元;可作為企業綠色集成改造升級的基礎,享受后期更大的實惠。
乳企能夠布局綠色工廠、低碳領域是迎合政策推動,也是對于長期發展的布局,能夠降本增效。只是過程會困難,怎么能夠讓消費者更好地接受低碳產品,這是企業需要思考去布局的存在。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