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場產品魚龍混雜
近年來,雖然我國在乳制品用乳酸菌、益生菌菌種和制劑研發應用上取得可喜突破,但由于研發起步晚,與乳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研發應用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自主鑒定的菌種種類少、生產制劑的技術積累薄弱、產業化應用規模小,難以適應我國乳制品產業產品升級提檔的要求。
相關專家表示,生產乳制品用的菌劑,需要將不同的菌種按照科學比例進行配比,這對自主掌握的菌種數量和技術工藝的要求高,國外研發早,技術和知識產權積累雄厚,丹尼斯克等國外龍頭企業在該領域優勢明顯,我國在短期內突破難度大,目前發酵劑的進口比例高達90%-95%。
此外,當前市場上缺乏行業標準,魚龍混雜。為迎合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市場上不少產品蹭熱度、貼概念,進行夸大或虛假宣傳。以益生菌為例,據天眼查的數據,目前我國有3000多家打益生菌概念的生產加工企業,其中45%的企業成立于5年內。由于國內對于益生菌缺乏國家和行業標準,目前很多菌株在沒有臨床數據支撐下,就被一些企業趁著風口投入市場,導致行業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功效也難以印證。
02
提升研發水平 出臺制訂標準
針對我國乳酸菌、益生菌及相關菌劑研發應用面臨的難題瓶頸,業內專家和企業人士建議將乳制品用乳酸菌、益生菌菌種和制劑研究確定為我國乳制品產業升級的基礎性和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設立重點專項,牽引研發水平提升。
專家們認為,當前我國在乳酸菌、益生菌菌種和制劑研究上,研發基礎弱,建議進一步加大研究投入力度,設立國家級重點研發專項,帶動整體研發水平提升。
此外,要盡快制定國家標準,規范市場。目前益生菌既沒有出臺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導致市場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建議盡快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從菌種的安全和質量方面提高相關產品準入門檻。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