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特配粉市場入局門檻非常高,所以能夠進入這一市場的企業少之又少,并且至今還有6款產品進行了注銷。這除了入局較難之外,還與市場規模、市場熱度有一定的關系,其針對的消費人群是特殊群體,市場規模較小就說明了其開發的空間是受限的,所以一些企業即使有能力布局,在經過考量后也不會輕易布局特配粉這一領域。
其實,特配粉市場還是有著一定的可挖掘空間,比如罕見病領域,布局的品牌屈指可數,但相應的,這一領域對專業性的要求也更高、布局難度也更大。另外,還有不少消費人群對于特配粉的重要性沒有認知,這就需要行業和企業共同推動市場教育,讓消費市場對于特配粉有完善的了解,才更有利于打開市場,推動著行業擴大。
只有38個產品在競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嬰配注冊處處長李曉瑜在一個論壇上透露,新修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預計今年年底出臺,將對不同種類的特醫食品臨床試驗要求進行細化調整。
截至目前,共有49家企業的123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銷6個)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注冊,包括36家境內企業的94個產品,境外13家企業的29個產品。其中,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注冊數量共計38個,全營養配方食品注冊數量共計38個,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1個,非全營養配方食品共計46個。
從產品看,特配粉除了沒有過多新品牌入局外,其在品類拓展上也有待提升。雖然現在嬰幼兒特配粉的品類不斷分化與開拓,但是用于罕見病的產品還是鳳毛麟角。在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公布的121種罕見病中,有32種需要特醫食品。
其中,18種罕見病對特醫食品的需求尤為緊急與重要,患者需及時、終生、足量使用,且這些特醫食品無法被現有的已注冊腸內營養制劑所取代。這18種罕見病包括13種氨基酸代謝和有機酸代謝相關疾病,2種脂肪酸氧化代謝障礙和2種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相關疾病,以及1種難治性癲癇相關疾病。
在罕見病當中,特配粉市場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畢竟布局時間并不長,布局產品更是屈指可數,所以這一領域還有較大可探索空間。
市場規模受限,普及宣傳仍需加強
根據ECdataway數據威數據顯示,綜合天貓、京東兩大平臺,2021年上半年,特殊配方奶粉市場規模為1.9億,增長率為56%,其增速遠高于羊奶粉和兒童粉等其他細分品類。雖然特配粉市場增長較快,但是其市場規模較小,導致行業競爭并不輕松。
這與特配粉的市場認知度有一定的關系,部分消費者認識并不全面,會認為特配粉并非剛需品,所以就會忽視掉特配粉的食用。還有部分會在嬰幼兒的病癥有所好轉后,轉而使用普通嬰配粉,這可能會讓嬰幼兒的病癥反復,甚至可能會更加嚴重。
所以品牌想要打開市場,還需要不斷進行市場教育,讓消費者對于特配粉的重要性有所認知,才能有利于提升市場規模。
為此,不少企業都在從多方面入手,加強特配粉的消費教育。比如雀巢嬰兒營養舉辦“關愛寶寶 為愛啟動”活動,邀請兒科主任坐鎮,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在線問診,實現一站化特醫食品專業知識咨詢和產品服務;圣元國際旗下的圣桐特醫、優博團隊在青島共同舉辦“齊魯嬰雄 醫路同行”首屆乳品及特殊醫學食品產業合作交流峰會等。
品牌安排線上、線下講座,讓專業人士將知識傳播給消費人群,不僅僅是提升了特配粉的認知度,也是在為自身鑄造品牌護城河。
行業門檻高,執行標準嚴格
特配粉領域入局企業較少除了市場規模較小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入局門檻較高,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實力入局特配粉市場。嬰幼兒特配粉從產品研發、生產、上市再到銷售,專業性要求都很強,各種硬性要求都遠高于普通的嬰配粉。
據了解,嬰幼兒特配粉需要集研發、臨床、注冊、生產等流程為一體,并且監管部門需要依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對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簽、說明書以及產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和特殊醫學用途臨床效果進行審查。所以嬰幼兒特配粉研發周期較長,特配粉從立項到取得生產資質可能就需要3-5年。
并且特配粉的審核時間較長,據筆者了解,某個2017年申請注冊的品牌,直至今年才被通過。所以長時間的消耗,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消耗得起。
并且隨著特配粉行業的發展,這一行業還在不斷完善執行標準和要求,更好地推動著特配粉市場行業的規范,推動這一市場更好的發展。
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修訂主要內容就包括引導鼓勵企業研發注冊臨床急需、罕見病類別等特醫食品,滿足臨床需要。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其中提及,引導食品產業與康養、旅游、科普、娛樂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功能性食品、運動營養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消費市場。
渠道完善很重要
目前特配粉市場渠道中的從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人員對于特配奶粉的了解尚不充足,更何況消費者,可能對于哪些人群、哪些癥狀需要特配粉、如何購買、食用方式、真假辨別等問題都不清楚。
根據相關規定,特配奶粉產品應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但依照當前的局勢來看,醫生對于行業內產品的了解還并不全面。
所以品牌也需要對其渠道商進行嚴格的篩選與培養,不斷完善自身渠道對于產品的認知提升。在《罕見病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行業報告》提到,患者目前在購買所需特醫食品時普遍面臨困惑和挑戰,包括不穩定的購買渠道,對所購產品安全性的擔憂,以及產品品類有限等。
渠道對于產品發展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想要自身品牌有所發展,就要不斷完善橋梁。比如特殊配方奶粉通常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因此在醫院內設立專門的銷售點或供應渠道,可以直接向醫生或患者提供相關產品。還可以直接向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供應,通過醫療機構內部的渠道銷售給患者或直接使用于特定人群。
而藥店是人們購買醫療保健產品的重要渠道,在藥店中設立特殊配方奶粉專柜或專區,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和購買服務。另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網上購物,特殊配方奶粉可以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建立線上銷售渠道,給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買渠道。
為了提供更好的健康咨詢和服務,特殊配方奶粉還可以與健康咨詢平臺合作,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咨詢指導并銷售相關產品。通過多種渠道的建立和發展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擴大產品的覆蓋范圍。
當然,行業對于特配粉的渠道布局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都具備銷售資格,需要拿到相關銷售資質才行。另外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指出,特配粉中的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不得進行網絡交易。大部分特配粉銷售渠道的拓寬,也有利于企業布局,有利于突破銷售空間和地域限制,有利于整個品類的增長。
特配粉市場只是頭部品牌的賽場?
嬰幼兒特配粉市場的核心在于配方和研發,不僅是對企業的專業性上的肯定,也更有利于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等。而消費者還比較注重品牌性,尤其是對于特配粉產品的選擇更是謹慎,所以頭部品牌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據筆者走訪下沉市場發現,一些鄉鎮市場中也有特配粉的布局,但是主要以頭部企業和外資品牌為主。從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也可以發現品牌的重要性,在消費市場中,有時品牌性的強弱在消費者眼中也代表著品質,所以在特配粉市場中,具有品牌性、專業性的品牌會更具競爭優勢。
另外,特配粉市場規模較小,在整個奶粉市場中是一個較小的品類,據專業人士估計,目前特配粉的規模保持在40億到100億之間,這個規模自然不能和牛奶粉市場相比。對于能夠生產特配粉的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因而也值得去投入。
但是,有時投入資金與回收利潤可能不成正比,部分中小品牌并不會選擇市場規模較小的領域與頭部品牌進行正面對抗,還有入局門檻較高、資金等問題。而大品牌綜合考慮也只有個別品牌加入了這一市場。
當然,部分頭部品牌可能布局特配粉領域,不僅僅是將其作為一個新增長點,特配粉市場也是一個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好樹立自身品牌專業形象的品類。能夠布局特配粉市場的品牌,從側面也可以證明其品牌研發實力、資金實力,是頭部品牌為自身打造優質標簽的戰略布局方式。
認知&淺評:凡事都具備兩面性,特配粉市場也不例外,其雖然入局門檻較高,可能截至目前而言市場規模并不大,但是特配粉市場還具有較大的可挖掘空間,并且有些領域還沒有品牌布局,在奶粉市場中,特配粉市場競爭并不激烈,有些特配粉領域甚至只有一個產品,所以消費者在選擇時,只能選擇該品牌,避免了一些競爭。綜上所述,特配粉市場還是值得有實力的品牌進行布局,來推動整個特配粉市場發展。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