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成為生育主力軍的90后,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重視“坐月子”。
今年30歲的李薇,懷孕五六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物色月子中心。她堅持住月子中心,除了希望孩子與自己能夠得到專業的照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避免家庭因瑣事或觀念不同產生糾紛。
“月子里女人會更敏感,發生不開心的事情會記一輩子。長輩們的觀念與現代的我們肯定有不同,我不想大家在疲憊的狀態下,因為觀念不同產生不快,那會放大彼此的情緒。”李薇說。
一番探尋下來,讓李薇吃驚的有兩點:去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人現在真的很多;月子中心也參差不齊,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
“這些人群認知層次高,消費理念與過去不同。她們會意識到坐好月子對今后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而且,她們不再是自我感動式的付出,而是覺得先自己過好了,才有精力照顧孩子。”對于第一點,茉莉智慧母嬰護理中心總裁劉冬梅對虎嗅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據劉冬梅觀察,目前90后、95后的媽媽是月子中心的主要客群。
畢竟,90后媽媽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更科學、更繁榮、更開放。
為何越來越多新一代媽媽選擇月子中心?
像李薇這樣的90后媽媽,正在支撐起月子中心市場。
盡管生育率在下滑、整體消費也相對疲軟,但月子中心,尤其是偏高端的月子中心卻在悄悄擴張。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縣城,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媽媽都在選擇住月子中心。
對產后身心恢復的重視、希望在產褥期得到更專業、細致的照顧,是新一代媽媽們選擇月子中心的主要動力。
一個新晉90后媽媽告訴虎嗅,坐月子期間她最大的感受是整個人的時間、精力都被孩子的吃喝拉撒打散了。這時候,她迫切想要有專業的人來幫忙照顧孩子,好讓自己可以“透口氣”恢復精力。
在月子中心,李薇過得很自在,孩子由護理師24小時照顧,每天的月子餐搭配營養科學且不失美味。讓人難以忍受的諸如“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吹風”等月子禁忌,在月子中心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主觀需求之外,新一代媽媽選擇月子中心,也是因為她們的條件確實比之前幾代人更好。
根據《中國月子3.0時代白皮書》,跟以往相比,如今我國的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工資收入以及家庭地位方面都有了極大提升。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和男性月均工資收入差從2019年的2222元減少到了2022年的1231元。
現在的女性生育年齡普遍較晚,在生孩子時,很多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條件在坐好月子這件事上多花點錢。再加上新一代媽媽中很多都是職場女性,她們對于產后身材恢復、個人發展有更強烈的需求。
強需求,再加上客觀條件支撐,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媽媽選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
供需不匹配矛盾突出
不過,雖然新一代媽媽對月子中心的需求在增加,但市場上的供給卻出了問題。正如李薇之前通過網絡和社交圈所探知到的,月子中心的服務參差不齊,簡單來說:有坑。
一個核心原因是,月子中心屬于非常低頻的消費,回頭客不多,所以很多商家會“套路”消費者。
常見的“套路”包括前期宣傳和實際服務對不上;護理師(月嫂)經驗不足,有的甚至是兼職人員,服務品質得不到保證;產康環節不專業,甚至還誘導隱形消費等。
李薇的一個“八線朋友”告訴她,雖然對當時住的月子中心整體比較滿意,但產康這一塊還是懷疑被收了“智商稅”,原因是,每次產康做完她都感覺不到有什么變化,也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實際恢復怎么樣。
在社交媒體上,比這位朋友在月子中心經歷更“慘”的大有人在。有的人碰到不專業、不盡心的月嫂,甚至還得親自看孩子;有的人月子餐吃不好,別說營養全面了,甚至還鬧肚子……
種種亂象之外,跟新一代媽媽的需求相比,市面上很多月子中心太“老”了。這種“老”不只是硬件上的老,服務手段和理念也跟不上新一代媽媽的需求和認知。
從上世紀末發展至今,月子中心在我國已經經歷了兩次迭代。1.0時代的月子中心采取集中護理式,提供的服務只有基礎的母嬰護理;2.0時代的月子中心服務范圍更廣,從母嬰護理到產后修復等均有涉及,而且倡導的坐月子理念也更科學。
目前,市面上的月子中心大都停留在2.0時代,服務項目多、比較專業科學,但大多也還是只停留在照顧產婦身體的層面,有點太“基礎”和“冷冰冰”了。
比如,產婦的心理狀況在月子中心就很容易被忽視。“我們發現很多人不太重視產后抑郁,還依然覺得這是一個能自然消解的問題。”劉冬梅說道。
除了心理健康需求外,新一代媽媽還有一個明顯特征:更注重自我發展和個性化體驗。
之前倡導的科學坐月子整體思路沒錯,問題是,科學是固定的、標準化的,但產婦的需求卻是因人而異的。比如盆底肌修復這件事,大部分產婦都知道很重要,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盡相同。了解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況,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修復,就成了新一代媽媽在“科學”之上的更高階需求。
要滿足新一代媽媽的需求,就需要新型月子中心的出現。
滿足需求是基礎
月子中心行業的供需不匹配,困擾著新一代媽媽,也讓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從業者看到了市場機會。
高端月子中心品牌茉莉智慧在2021年10月正式成立。“我們就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行業面臨的問題。”劉冬梅說道。要解決供需不匹配的問題,核心還是要從新一代媽媽的需求出發設計產品。經過前期深入的市場調研后,劉冬梅將這些核心需求概括為:全家省心、專業科學、身心靈全方位恢復及高品質服務。基于此,她梳理出了茉莉智慧的兩大業務邏輯:專業服務和生活服務。
專業服務,解決的是寶寶和產婦需要更專業、更好照顧的需求。在這方面,茉莉智慧的目標是向醫院等專業機構看齊。
茉莉智慧全職專家和護士一同查房
團隊配備上,不同于目前大多數月子中心采用的護士制或者護理師制,茉莉智慧采取的是護士和護理師雙軌制,各司其職。除此之外,茉莉智慧的每家門店都會配備定時查房的專家、資深的產康師,保證為客戶提供專業照顧。
除身體恢復的需求外,新一代媽媽也更注重心理健康。看到這個需求后,茉莉智慧在門店配備了產后心理咨詢師。
為了保證服務專業靠譜,茉莉智慧的團隊都是全職聘請,且有相關從業經驗和資質證書可供客戶查驗,其中許多都有三甲醫院的工作經驗。
為找到這些優秀的員工,劉冬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說:“招聘是最難、最耗費精力的一件事,一直到現在,團隊里90%的人都是我自己面試的,包括一線的護理師。”
生活服務方面,茉莉智慧主打個性化和高端。目前,茉莉智慧的所有門店都只選擇和五星級及以上的酒店簽約。這樣可以讓客戶享受五星級酒店標準的生活服務,同時家屬也能享受到很多福利。“星級酒店提供高品質、有品位的休養環境和高標準、預想式的服務,有米其林級別的餐廳為我們出品月子餐,這些配套服務和我們的專業團隊服務相輔相成,讓客戶可以全方位享受更好的環境和服務。”劉冬梅分享道。
行業需要升級
提供專業服務和高品質生活服務,說到底還是滿足坐好月子的基本需求。和很多服務類行業一樣,真正好的月子中心應該是理解、懂得用戶,甚至能實現定制服務。
月子中心這個傳統的行業,也需要在“科學”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變得更“智慧”。
在這個維度上,茉莉智慧的探索是走在行業前面的。劉冬梅透露,當初立項的時候,茉莉智慧就希望把猿輔導的技術能力部分嫁接到月子中心里面,讓這個傳統的行業能更“先進”和“智慧”一些。
這種“智慧”首先體現在,茉莉智慧運用數字化手段讓坐月子這件事變得更高效、透明。
茉莉智慧自主研發的 “數字化母嬰照護系統”, 首先解決了服務流程不透明的問題,客戶能7x24小時反饋服務問題,一切日常照護數據和記錄都是公開的。此外,客戶能在小程序看到包括護理師在內的所有服務人員的履歷和資質證書,全部支持官方查驗。這個系統能做到實時追蹤身體數據變化,如果出現異常,會彈出提示并及時給到專家的處理建議。
媽媽們普遍擔心的產康沒效果的問題,也能通過這個小程序得到解決。系統會錄入每個媽媽的專屬定制產康計劃,通過產康前后數據的精確對比,直觀展示產康服務的效果。 “媽媽們身體到底恢復到什么程度了,肉眼很難看到,我們能通過專業的測量和數據,讓產康效果更直觀、客觀也更透明。”劉冬梅補充道。
茉莉智慧自研數字化母嬰照護系統
客戶離店后,這個小程序還能無縫銜接在住期與離店后的所有數據,還能提供喂養數據記錄、睡眠監測等小組件功能。茉莉智慧母嬰研究院打造的海量育兒課程,也在系統中免費開放給客戶學習,滿足新一代父母的早教育兒需求。
技術應用之外,更高層次的“智慧”還體現在對產婦的需求洞察和人文關懷方面。
過去,即便是在專業的月子中心坐月子,大家更多的關注也還是放在嬰兒照料方面,對于產婦的照護更偏“標準化”,應該主動提需求的產婦,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
以茉莉智慧為代表,月子中心其實已經開始探索更懂新一代媽媽的3.0時代服務。它們倡導的是關注產后女性身體、心理的全面需求,在順利過渡做母親的同時,也關注她們的自我成長。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和理解月子中心這個行業,近日,茉莉智慧的品牌廣告已在首都機場T2、T3核心點位露出,成為國內首個在機場做廣告的高端月子中心。劉冬梅告訴虎嗅,她希望整個行業的標準越來越高,“大家都能奔著更好的服務方向去升級。”
茉莉智慧全新“智慧新生”廣告大片,“登陸”首都國際機場核心點位
其實,比起生育和做媽媽這件事情本身,女性更害怕的是成為媽媽后,她們的社會身份只剩下“XX的媽媽”。3.0時代的月子中心,最動人的一點是,看到了女性本身的需求和成長,而且通過專業的服務給了女性系統性的支撐。
女性是家里的女兒、妻子、媽媽,也是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勞動者。在進入這些角色時,很多人往往會忽略最重要的“自己”。但就像人們常說的: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跟父輩相比,90后普遍更能關注到“自我”,即便做了媽媽,她們也更傾向于把自己和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先把自己過好,再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在專業的月子中心坐月子,是初為人母的90后“愛自己”的第一步,也是為“媽媽”這個角色積蓄力量的第一步。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