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雅士利與蒙牛乳業等發布聯合公告,自當日下午4時起,雅士利股份于聯交所的上市地位將予撤銷。這意味著雅士利正式從港股退市。
也就是說,7月5日之后,再想檢索或者購買雅士利的股票,將查無此“股”。讓我們感到惋惜的是,本就較少的上市奶粉板塊股票,再少一席。當然,雅士利退市有諸多原因,從蒙牛奶粉戰略出發,不能純粹從利好或者不好來分析,而回到奶粉行業,有3大方面值得關注。
一,想要上市的奶粉企業其實不少。
雅士利退市后,以奶粉業務為核心銷量支撐的上市乳企,目前僅剩下4家,分別是飛鶴、澳優、健合(H&H國際控股)和貝因美,其中飛鶴、澳優、健合(H&H國際控股)為港股上市,貝因美為A股上市,上市奶粉企業較少。
但縱觀奶粉行業發展,想要上市的奶粉相關乳企其實是不少的,早在2005年圣元就曾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此前完達山、君樂寶、宜品、藍河、和氏、美廬、紅星美羚等乳企都曾相繼傳出過推進上市事宜。
這其中,已有明確消息的,紅星美羚IPO被否、美廬生物IPO撤回,以及今年6月因為上市進程發生變化,完達山IPO輔導終止。
可見,雖然上市能給企業帶來融資、發展等多重優勢,但也意味著公司規?;鸵幏痘倪M一步發展,需要對外披露重大事項,上市并不容易。認真想想,自2019年飛鶴上市后,至今暫無成功上市的奶粉企業。
二,近幾年上市奶粉企業股價表現不理想。
進一步從上市奶粉企業的股價表現來看,近幾年上市奶粉企業股價普遍表現低迷。7月5日,雅士利結束了其近13年的上市生涯,其股價定格在1.2港元/股,總市值56.95億港元。有業內人士談及,股價和市值的表現不佳,亦或是雅士利退市的原因之一。
再來看其他奶粉企業,飛鶴、澳優、健合(H&H國際控股)和貝因美的股價,也處在一個低點。據今日(7月12日)收盤價統計,飛鶴的股價為4.48港元/股,總市值為406.3億港元;澳優的股價為3.57港元/股,總市值為64.26億港元;健合的股價為9.76港元/股,總市值為63.01億港元;貝因美的股價為4.31元/股,總市值為46.55億人民幣。
而從大家2018年到現在的股價來看,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下滑波動。飛鶴的股價曾在2021年超過24港元/股,澳優的股價在2020年最高達到17.17港元/股,健合的股價在2018年最高超60港元/股,貝因美的股價在2020年最高達到9.43元/股票,與當下股價有一定差距。
2018年、2020年可以說是上市奶粉企業股價表現的黃金時期。而受新生人口、奶粉行業發展等影響,近些年,資本市場對奶粉企業信心明顯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就算有奶粉企業上市成功,也很難再有2018年、2020年的表現。不過從現階段各乳企的股價來看,伴隨著消費回暖,或觸底反彈。
三是,奶粉仍為乳企的重點戰略板塊,并進一步梳理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蒙牛通過私有化來收購雅士利,退市后,雅士利將成為蒙牛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處于蒙牛的全面控制之下,更有助于內部管理,促進雅士利發展戰略的實施。
所以,雅士利私有化亦被業內人士視為蒙牛奶粉業務重整的信號,在奶粉新國標元年這一關鍵時期,更是具有重大意義。大家可進一步關注后續雅士利奶粉相關的動作和戰略。
而今年,其實可以看到,不只是蒙牛,伊利、光明、完達山、越秀輝山等綜合型乳企,都在從上游、產品、品牌、渠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奶粉戰略,可以說,奶粉是綜合乳企做大做強必須要搶占的戰略高地。
與此同時還可以發現,不管是綜合乳企,還是飛鶴、澳優、健合、貝因美等聚焦奶粉的企業,除了嬰配粉,也在奶粉板塊加大第二增長曲線的發力,比如對兒童粉、成人奶粉等的布局,以謀求更大的增長空間。
整體來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乳企股價比較低迷。但仍然沒有動搖這些乳企持續耕耘奶粉市場的信心和信念。逆境之下,我們看到了乳企發展的韌性,我們相信未來奶粉市場會有更大發展和突破。
總之,不管是上市也好,不上市也好,企業的實力才是市場檢驗的唯一標準。我們期待各乳企做實內功,在行業周期的低谷穩健前行,謀求可持續的、高質量的長遠發展。
在線咨詢